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著名人物
8772000000077

第77章 站在时代前列的智者——英国哲学家罗素

罗素(1872—1970),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于1872年生于英国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祖父在维多利亚时代曾两度出任首相。罗素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他是在祖母一手照管和教育下长大成人的。祖母曾在他12岁生日时赠送给他一本《圣经》,书的扉页上题有“勿随众人作恶”,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道德上的座右铭。

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18岁那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数学。四年级时他的兴趣转向哲学,在其导师的影响下,一度成为新黑格尔主义者。1895年罗素随同英国哲学家摩尔反叛了新黑格尔主义,转向新实在论,提出了外在关系学说。

1900年是罗素哲学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分界。这一年他受到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启发,开始用新的逻辑分析技术研究数学的基本概念。1900—1910年间,他同怀特海合作撰写了《数学原理》。该书被人们看做是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因为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100英镑,由于其拒付,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为抵押。随后三一学院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18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侮辱同盟国”而被监禁6个月。

战争结束后,罗素访问了苏联,见到了列宁和高尔基,他对共产主义者信仰的目标表示支持,但也对苏联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方式表示忧虑。1920年,罗素访问了中国。在北京,他多次发表演说,介绍他的著作《心的分析》和《物的分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

随着希特勒气焰的上升,罗素反对纳粹主义,但他也同时反对导致战争的任何步骤。德国入侵波兰以后,他的态度于1939年有所改变,认为“反对纳粹的战争是必要的”。二战结束后,他的声名日益显赫,荣誉纷至沓来。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他“因写了多方面有意义的著作,并在这些著作中,作为人类和思想自由的斗士而出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为和平终生奔走的哲学家

50年代以后,罗素的注意力从哲学转移到国际政治方面,成为保卫和平的英雄战士。1953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这改变了他的政治观点。他原先以为与其在独裁下生活,毋宁打一场战争;现在他主张与其打一场战争,毋宁在独裁下生活,这表现了他对未来战争的担忧。1954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广播讲话,严厉谴责氢弹试验。随后,他又起草并发表有各国科学家签名的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禁核声明。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参与了伦敦游行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

进入60年代后,罗素筹建了“罗素和平基金会”,得到了一些政府首脑和著名人士的支持。他曾插手调停古巴导弹危机、阿以冲突和中印边界冲突,反对美国的侵越战争。这些活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并由此获得了世界和平奖。1970年,98岁高龄的罗素平静地与世长辞。

罗素是20世纪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产的著作家。他给后世留下了70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涉及哲学、数学、伦理、政治、历史、文学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在许多方面都有独到的成就。他所具有的独创的、开拓性的工作对本世纪的分析哲学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逻辑哲学的先驱。

名人逸闻——在这儿吃饭也是有道理的

罗素是一个坦诚的说真话的人。对所有的事情,他都能有自己的道理。美国出版商威廉·乔瓦诺维克回忆说,在哈佛大学当学生时,他总是到食物便宜而不太好的餐馆吃饭,在那里也总能遇到罗素。有一天他控制不住好奇心问道:“罗素先生,我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吃饭,因为我穷。可是为什么你也在这里吃饭?”罗素神秘一笑说:“因为在这里从来没有人打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