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四十讲
8785400000012

第12章 第十一讲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快乐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上一节课讲到“亲所好,力为具”。父母所好的东西,子女会起而效法。当父母所好的是非常有价值的人生,孩子也会立志往这个方向走;假如父母所追求的是虚华的人生,那孩子可能就会受不良的影响。我们常说人生要追求富贵,什么是真正的富贵?我们做父母的要清楚认知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

什么是富?这个问题假如问中学生,都会怎么答?很有钱叫富。答案为什么这么标准?谁给他的影响?我们要引导孩子,绝对不是钱很多才叫富。一个人假如不知足,纵使给他再多钱,他也不会觉得快乐跟满足;一个人真正知足,他的内心常常会觉得很充裕,知足者才能够常乐。所以真正的富在知足。不知道诸位朋友身旁有没有很有钱的人,他们有没有觉得他够花了?有很多就想要更多,因为人的欲望之门只要一打开,就很难关上,所谓“欲是深渊”,这个深渊踏下去不见底。所以我们不要追求虚华的人生,应该追求真实,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而当我们这样引导孩子,他这一生懂得知足,才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才不会崇尚虚华。

什么是贵?一般孩子说官做得很大叫贵。官做得大并一定贵。做官的如果拿着权位去压迫别人,甚至于为自己谋福利,等他下台以后会有什么结果?所有的人都唾弃他。对于贵,我们要明白其真正的意义,“人敬则贵”,当每个人看到你都心生欢喜,都打从心里尊敬你、佩服你,那才是实在的贵。

当我们有机会可以当政府、公司的领导者,我们应该提起的不是权势,而是本分。当领导的,比方说一个企业的老板,最重要的应当时时念着如何带领员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不只是在经济面要带领员工,在精神面我们也要跟员工一起成长。当你有这个定位的时候,相信你的员工会很尊敬你。在政府做官,每一个决定影响的层面都非常大,所以处高位者更应当战战兢兢,谨言慎行。当我们能处处为下属、为人民着想,相信当你离开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你的恩德,对你像以前一样爱戴,绝对不会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且,人是不是一定要有权位的时候才能有贵气?才能让人家尊敬?

那不见得!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士,已经一百零六岁,她每天只吃一两餐,她食物方面的欲望很少。诸位朋友,她是不是强迫自己忍出来的?不是!人都说每天最少要吃三餐,有的还吃四餐五餐,其实吃饭实在很浪费时间,你有没有这个感觉?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消耗了很多能量,所以要吃饭加以补充。当人的烦恼多,就需要多的食物;烦恼少,需要的食物就少。

许哲女士吃那么少,那是自然的。因为她烦恼很少,她不为自己谋私利,她时时只想着如何帮助别人,所以自然而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从许哲女士身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初颜渊跟孔夫子学习,他是法喜充满,纵使是“一箪食,一瓢饮”,一般的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情况,但是“回不改其乐”。当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提升了,对于物质的需求自然慢慢就放下、减少了。

许哲女士不只吃得少,她说她没有买过衣服,她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堆里面捡的。很多衣服可能也没有破洞,可能退了款式,很多人就把它扔掉,她觉得很可惜,把它们捡回来穿。她穿这些衣服,除了惜物以外,还有一个很深的用义。她一个人照顾几十位老人家,都是登门把一些生活用品,吃的、穿的送给他们。她为什么要穿这些衣服?因为她去探望的都是生活比较贫乏的老人。假如她身上穿着旗袍,很高雅,然后提着一包白米走过去,接受的人一定会觉得很有压力,“我会不会弄脏你的衣服?”当她穿得跟他们一样的时候,就倍感亲切。

当她走到他们的家里面,我看到他们看到许哲女士那种欢喜、雀跃的表情,就好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新加坡尊她为国宝,世界很多国家也邀请她去演讲,对她也是非常非常地尊敬。所以我说许哲女士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这样的富贵非常有意义,人生也会觉得充实。当我们懂得好的富贵是这样的富贵,那你的孩子也会往正确的方向去经营他的人生。

我常常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诸位朋友,你们说说看,你们希望孩子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答:平安快乐。)诸位朋友,你希望孩子快乐,那你快乐吗?很多朋友回馈说“我只希望孩子快乐就好了,也不希望孩子以后赚多少钱”。这样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做起来很困难,因为假如你自己都不快乐,你如何引导孩子去过快乐的生活?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你们想清楚了没有?(答:知足常乐。)真的,一个人知足,他与人相交往就懂得感谢别人,他愈是这样,朋友跟亲戚就愈喜欢他。

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答:要无忧无虑。)所谓“理得心安”才能无忧无虑,什么道理?比方说中国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该你担心的,你就不要多操心。不是叫你不要管孩子,而是在他还没有成人以前,在他小时候你就把他的根基扎好了。之后因为他已经有了德行,自然有他的人生因缘,你就不要去操纵他,不然你累他也累!

我常常作一个比喻,就好像教儿子开车,当他要上车以前,你要把他教好。等他已经手握方向盘在开车了,你就不要在旁边一直拉他的方向盘,否则会怎么样?车子会晃来晃去,到最后可能“砰”撞了。所以你要先让你的孩子懂得如何看人,如何选对象,你要把他教好。如果没有教好,等到他已经长大了,到时候他选了一个人要结婚了,你又在那里阻止,你会痛苦,他也会痛苦。所以,无忧无虑确确实实要看破世间很多事。

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答: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也不能轻易求得来,你对自己的饮食,还有对自己的情绪都要有很好的管理才会有健康。中国说“五福临门”,其中一福就是身体健康。人假如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纵使子孙贤孝可能也不大快乐。

还有没有?(答:帮助别人。)这个很重要。当人处处为自己着想,人生只会活在患得患失中。助人为乐,能不能用讲的教孩子?要让他身体力行去感受。假如有机会到医院做义工,你把他带在身边,当你帮助那些病人,病人给予你真诚的感谢,甚至于病人的亲人都在感谢你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会在旁边学习,也能够欢喜地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有一个老师,他学了传统文化以后,都拿《弟子规》来教诲他的学生。那年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他的学生就走到讲台前来跟他商量,说:“老师,我们已经决定,明天三八妇女节要买两朵花。”这位老师觉得很纳闷,就说:“买两朵花干什么?”学生就跟老师说:“我们全班决定一朵送给全校的女老师,一朵送给自己的妈妈。”老师一听马上随喜功德:“太好了,老师支持你们。”你看,孩子学了以后就能够去落实老师曾经教过的道理,要尊敬老师,要孝顺父母。

三八妇女节那天孩子就把花送给各个年级的女老师。有一位男同学回来之后,满脸笑容,老师就问他:“你怎么这么高兴?”他就跟他的老师说:“当我把花拿给女老师的时候,她的笑容非常灿烂,还跟我说谢谢。 ”

老师接着就问他:“你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什么?”学生就说:“施比受更有福。”所以,让孩子去付出,他就会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我们助人为乐,也要从小带着孩子去体会付出的快乐,这是助人为乐。

还有没有?(答:吃得下,睡得着,然后大便通畅。)这个是真的!

我们看到很多很烦恼的人,或者病重的人,这几点都做不到。我们说好吃好睡有福报,但现在人要好吃好睡不容易,烦恼的事太多了。所以要好吃好睡,首先要烦恼少,首先要智慧长。

孟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乐,第一乐叫“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第一乐,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真实的。我们从小都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假如不跟爷爷奶奶住,当父母的要教孝道,还真不容易教。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父母就能时时关怀自己的父母给孩子看,所以父母能够让我们奉养,那是人生最大的福田。而当我们在回馈父母的恩德时,也会觉得人生非常踏实、非常快乐。所以诸位老师,你们假如现在跟父母住,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一位老师说他常常帮爸爸洗头,我听了很羡慕,因为我常常不在家里,想帮爸爸洗个头都没机会。“兄弟无故”,兄弟姐妹们的生活、事业都发展很好,没有出现意外、死亡的情况。兄弟是陪我们人生走得最久的亲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这是人生第一乐事。

人生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每天尽自己的本分跟义务,活得很踏实,这样才能够做到能吃能睡。假如常常做亏心事,又很怕别人看到,遮遮掩掩,这样的人生绝对不会痛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前犯的错是因为以前没学《弟子规》,可以不算。但从现在开始要做俯仰无愧,从现在开始自己的行为要尽心尽力,随顺孔老夫子的教诲。相信你有这样的态度,一定会赢得更多人对你的赞叹、尊敬。这是第二乐。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一乐是不是只有当老师才有?不是。比方说公司里面有新进的同事,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内心比较会焦躁不安,这时候你适时伸出援手,让他熟悉环境,熟悉他的工作,在能力上扶持他;他家里可能还有些问题,你年龄又稍长于他,还可以把一些好的经营家庭的观念分享给他。你这样做相信他一定会很感动,他很有可能会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一生就是遇到了这个好的同事,好的主管,人生才走得这么顺畅。”所以,你在这位朋友的心目当中,就像一位老师一样。当你身旁有很多的人对你是这样的评价,相信你也会觉得这一生没有白过。

人要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重要的是“敦伦尽分”。文天祥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历史的意思。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现在回头看看,你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你是欣慰还是惶恐?都这么大了,还有很多事没做。所以,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除了要照自己的历史,你还可以用你的真诚照一照周边的人。我们要“知所先后”,你不要一下子就照到美国去了,身边的要先照好。先照家人,我们说“百善孝为先”,所以要先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让你的孝心、孝行写在父母的人生历史上,让你的父母面对别人的时候说“我这辈子养这个儿子真有价值”。当他们讲出这样的话,相信内心是无比的欢喜。

再来,还要照子女。当我们用我们至诚的父爱、母爱好好陪孩子一起成长,让他扎下德行的根基,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到他进入社会跟其他的人比较起来,他会觉得非常幸运,“我这一生就是有这样的父母,才让我有这些正确的观念”。当子女每每想到有我们这样的父母,才成就了他的一生,那我们当父母的也算用真心在孩子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你的智慧、你的挚爱。

除了父母、子女,还要照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能和睦,其实最让父母欣慰、欢喜。我的两个姐姐跟我的感情也非常好,那时候我决定辞掉公职去推广圣贤教育,我的姐姐就告诉我:“你安心地去做,每个月我给你一万块钱支持,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姐姐的真心马上照亮了我的心。当然你们不要关心我有没有拿那一万块,很多朋友听完就说:“蔡老师,你有没有拿?”心意最重要!二姐这一份心会伴随着我,让我一生都觉得心里很温暖。当然家人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所以我做了一年多以后,她很高兴,有一天上课还坐在第一排,她说她是家族代表来听我上课。后来她就跟我妈妈说:“我有这个弟弟真的很高兴。”所以我也回馈了,用我的真心照姐姐的历史。

接下来要照先生的历史、照太太的历史,怎么照?时时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对方的潜能。我们也要尽心尽力辅佐对方,让他工作时没有后顾之忧。当你的先生跟他的朋友在聊天,你先生说:“我就是娶了这个太太,才让我的人生有这么好的发展。”这个时候你就在你先生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恩义,写下了情义。如果先生说“我就是娶了这个老婆,才开始倒霉”,那就不好。

还要照谁的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还要照老师,我们要让老师真正觉得教我们这样的学生很有价值。那照老师最重要的要怎么样?依教奉行。我小学有一位老师,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刚好是他带我。他问我妈妈:“这个孩子怎么带?”我妈妈就说:“他不爱念书,不过很爱面子。”老师说:“那我心里有底了。”

第一天老师说:“蔡礼旭,带两个同学去领扫把。”小学生被老师叫到去服务都很有精神,快步向前跑,然后把扫把领回来。“蔡礼旭,你跟五个同学一起去领书本。”我又跟其他同学去领书本。把这些该忙的事都忙完了,大家都坐好,老师就说:“来,现在我们选班长,我提名蔡礼旭,其他的你们提名。”真是很民主,对不对?我就第一次当上了班长。在小学生的心里,班长等于品学兼优,所以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的成绩一把推上去了。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名次就没有低过前三名。

所以这个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我考上师范院校,也开始教书了,我就打电话给我的老师,约他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跟老师也聊得很愉快,因为我在继承老师的志业,也在教书,他就把很多他教书的经验跟我娓娓道来。旁边的服务员看我们聊得很愉快,就问我他是谁,我说是我的老师,服务员听了也很感动。

后来我因为接触了很多圣贤的经典,我也拿了几本送给我的老师,结果我老师拿了这些经书以后就对我说:“今后我是不是要喊你学长?”我马上跟老师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后来我辞掉工作,开始推广传统文化,我就跟我的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跟他报告我做了哪些事。我的老师在电话那一头很高兴,他说有我这样的学生真快乐。我在那个时候体会到,两种人绝对不会嫉妒你的成就,这两种人就是父母跟老师。所以我们更要用我们的人生好好地奉献社会,让我们的师长因我们而荣。

再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这一生要能继往开来,能不愧几千年中国老祖宗的教诲,承先启后,可不能让几千年的文化断在我们手里。当初我就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希望能够在道德沦丧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赶快推广传统文化,推广圣贤教诲。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就说了,教育这件事情很难做,没有几个人做得起来。我就跟我父亲讲,假如有一万人去做,只有两个人成功,要不要做?有两个成功,代表会成功,对不对?我们不用去问九千多个人怎么失败的,“宁为成功找方法,不愿失败找借口”,重要的是看这两个人怎么成功的!

假如这两个人成功了,是因为有万贯家财,或者父母当大官很有权位,那我不去做,因为我都没有。假如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权却做到了,我就要看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好好跟他们学习。像我的老师,他没有钱,也没有亲人的相助,他却能够把圣贤的教诲弘扬开来,甚至于弘扬到全世界去。凭的是什么?诸位朋友,很多的事其实很单纯,都是从一颗“真诚心”出发。老师有真诚恭敬的心,他写信给很多著名教授,每个人从他的信中看出他的好学,都回信给他说愿意收他当学生。他生命当中有三位好老师,都是由于他的好学,而特别地关怀他。

由于真诚,所以得到学问;由于有使命感,才希望圣贤教诲能利益更多的人。有这样的心,就感得很多人对他的支持跟爱戴。在《老子》里面讲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都跟随在善人的身旁,所谓善有善报。《中庸》又讲“诚者,物之终始”,做事情成败取决于一个字,“诚”。

用真诚做出来的事,不会因为时空而减少了它的影响力。范仲淹很真诚,所以他的人生态度一直影响了几百年的读书人。相同的,我的老师用真诚心去传递圣贤教诲,相信他的这一份心也会留在他所有的学生心中。所谓“至诚如神”,至诚可以感通,这都是可以印证的。而当我们不真诚的时候,则会“无物”,往后一定会衰败下来。比方说你对孩子不真诚,这个家铁定衰败。你对你的员工不真诚,纵使你现在赚了点钱,迟早也会垮下来。你仔细去观察,真诚对待家人、对待员工的人,他的家业跟事业才能长长久久,不然保证“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要改一下,还有三代吗?因为人做人的分寸愈来愈差,折掉太多的福分,所以富不过一代了。

真诚就能够把事做好,所以我们都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一定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压力很大,我们抱持着一个态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尽心尽力去做就行了。做父母的把圣贤的教诲用在教育孩子上、用在家庭里面,那你已经在传承传统文化;也用在跟同事相处上,当同事觉得跟你相处很欢喜,你就告诉他,你这些人生态度就是看《论语》学的,就是看《弟子规》学的,我们随分随力去做,也是功德圆满。

当我们的人生都是往这个方向去发展,那你的孩子会非常佩服爸爸跟妈妈。你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榜样,相信他的人生也会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了,接下来我们再讨论细节问题。比方说孩子现在在念小学,我们怎么去开解“亲所好,力为具”?像我们当老师的就会引导孩子:“比方说父母希望你身体好、学习好,这些要求我们当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满足”。

古代的孝子们也常常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生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母亲喜欢吃桑葚,所以他就去采集桑葚,拿了两个篮子。回来的途中不幸遇到盗贼,盗贼很奇怪,问他:“你采桑葚,干吗拿两个篮子?”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他把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一个篮子,先给母亲吃,比较红、不太熟的放另外一个篮子。所以蔡顺确实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

盗贼了解到原因后很感动。所以,盗贼也会感动。他杀人放火是坏习性,但是不管怎么坏的人,还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当下被坏习性、被欲望主宰了。当我们的行为很有德行的时候,就能够唤醒他的良知。

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来谈蔡顺的故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