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四十讲
8785400000027

第27章 第二十六讲 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诸位朋友,大家好!上一讲我们分析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遇到不好的环境,根源在于他不懂得是非善恶的标准。要从根本来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从小把他德行的根基打好,这样自然而然他就不会去接触不好的朋友,自觉远离混乱的环境。有一位老师的小孩才一两岁,每当带他经过一些声色场所,一些打游戏的地方,他就跟他儿子说,这种地方会污染人,会让人学坏,所以这种地方绝对不能进去。因为从小就教,所以孩子长大了,这样的地方他走过去连看都不想看,这叫先入为主。所以教育一定要在他还没有养成、还没有染上不良习气的时候就要预防,当他已经染上不良习气就很难改正过来。所以家长教育的敏感度愈高,就愈能掌握预防的技巧。

在深圳有几位六七岁的孩子一起学习经典。有一天晚上,老师就问他们什么是好心,什么是坏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六个孩子给出来的答案,我念给诸位朋友听一下。学习经典一两年的孩子,他们的判断力,他们的存心如何?首先讲好心。第一位同学说:“一件东西自己想要,但别人也想要就让给别人。这是一种礼让的态度,就是好心。”第二位同学说:“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就是好心。”说得好!孝跟敬是一个人德行的大根大本。

我给孩子上课,上第一节我就画了一个图,水面上露出小小的一个尖角,我问他们;“诸位小朋友,这是什么东西?”然后我跟学生说这是冰山的一角。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的多少? 5%。冰山95%在海底下,没有开发。人的潜力就跟冰山一样,大部分都埋没了。那怎么把这95%开发出来?老师今天送你们两把钥匙把它开发出来。哪两把?第一把是“孝顺”,第二把是“礼貌”。礼貌,其实本质就是恭敬之心。我就告诉他们,古代舜王就是因为孝顺,所以智慧很高。不只智慧很高,还因为他的智慧跟德行赢得全国人民的爱戴跟推崇效法,所以他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得非常好。我也跟小朋友说,老师因为很有礼貌,所以认识了卢叔叔,就把卢叔叔的很多智慧跟经验学到了,让自己的能力可以开发出来。

那一节课讲完后,孩子看到老师,看到其他的家长都会鞠躬问好。诸位朋友,教人之善勿太高,你不要说他们很现实,不够真诚。只要肯鞠躬,鞠到最后,会由外内化到里面去。很多人都说,有些人去行善都想要有好的果报。我说想要有好的果报有什么不好?最起码他做出来的可以让其他的人得到帮助,也会“见人善,即思齐”。而当他持续行善,后来看到很多可怜人,慢慢地他那原有的善良就自然引发出来。假如我们只站在旁边说,他行善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那个人也一样。我们只是在看别人,自己停在原地都没动,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人家?当别人已经行善了,不管他有求、无求,我们都应该随喜称赞,随喜功德。这样他就会愈来愈受鼓舞,愈做愈真愈欢喜。

什么时候可以开?这两把钥匙没有年龄限制,八十岁也行。我在杭州演讲的时候,有位长者七十岁,听我讲到第四天,中场休息时他过来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蔡老师,人生的第一课我七十岁才上,孝道!”但是有开始就不会太晚,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我们明白道理,真正去做,这一生绝不会空过。

有一次,我在上海演讲的时候,第一天讲“入则孝”,有一位长者带着儿子一起来听。上完课,要吃饭的时候,他就到我们老师的这一桌,很激动。他说他终于知道他修身修行十多年,为什么提升不了的原因。不管怎么学都觉得这一颗存心还是不够真诚、不够恭敬,一直都找不到原因。听完“入则孝”之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第一层楼没有盖好,就直接盖第三层。其实我们在三楼的时候,是用两根竹竿撑上去的,确实是站到三楼,但是随时都可能坍塌。之前别人很好心地说:“来!下来。”他还说:“你程度比我差,还叫我下来。”当他明白原来根基最重要后,才终于找到自己摇摇晃晃的原因。人得理,心才会安,再往后所跨出的每一步才会扎扎实实。

所以那位同学提到孝顺父母,上课专心,对别人恭敬是好心,这已经长养了德行的基础—孝跟敬。下一位讲到,做到《弟子规》的心是好心。再下一位讲,做到《孝经》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然后听老师的话,做到《常礼举要》是好心。有一位小朋友去找朋友,刚好朋友不在,他便自己折了一个纸鹤,放在朋友的门口,告诉朋友他来过。所以我们不要小看孩子灵活运用的能力,他们学的东西都会用在生活当中。下一位讲,智慧的心是好心。再者,做好事的心是好心,不用督促就去做事的心是好心。

诸位朋友,这些心境已经到了会自我观照,看自己的存心是真是假的程度。再者,知道是好事就去做,这是好心;懂道理的心是好心。

接下来我们看坏心。小孩怎么看坏心?第一位讲不帮助人的心是坏心。再有,欺骗别人,浪费的心,也是坏心。比方说浪费电、水,浪费生命,浪费人生,浪费时间,这都是坏心。从这位同学所讲的这个答案,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他的《弟子规》学得不错,时间、人生、生命都可以看得到。再者,侮辱别人是坏心。下一个,开玩笑开过火是坏心,还加了括号“祸从口出”,这已经是在与人相处当中开始观照。下一个,怨恨别人的心是坏心。再者,只为自己不为别人的心是坏心。别人对他好,他对别人不好,不懂回报的人忘恩负义。

再者,记仇的心是坏心。下一个,小气的心、讥讽别人缺点的心、坚持错误的心是坏心。小气的心,《弟子规》有教,“己有能,勿自私”。下一位讲,没爱心,害别人的心,是坏心。再有,没慈悲心,知道应做好事还没去做是坏心。下一个说,对孔子像不恭敬是坏心。他们的教室就挂着一幅孔子像,比方说今天到郊外公园走一走,回来的时候,一进门会对着孔子像说:“孔老夫子,我回来了。”这叫落实“事死者,如事生”。

海口有一次举行防空演习,老师也抓住这个机会教育他们,让他们挑一些最需要的东西,比如你可能会渴,所以要带一点水。每个孩子拿的东西都不一样,内心比较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拿一大堆东西。其中有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拿,跑到桌子前,打开抽屉,拿出了一幅孔子画像,还裱了框,然后就对着他的老师说:“老师,这个应该拿!”他的老师当场眼泪都掉下来了。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孩子居然第一个想到孔老夫子像。这样的孩子,往后他面对人生的境况,相信孔夫子的教诲一定对他有帮助。

再来,下一位讲怕吃苦的心是坏心。他们老师每周给他们一句教诲,其中就提到“怕吃苦,吃一辈子苦;不怕吃苦,吃一阵子苦”。趁小、趁年轻好好努力,老了就可以享福报。下一个讲到表面做好事,心里做坏事,是坏心。他们知道言行要一致。下一个说不孝顺父母的心是坏心。再有,破坏的心是坏心。下一个孩子说,妈妈不知道就说妈妈笨是坏心。下一个说,不做到《弟子规》是坏心。下一个孩子说,本来可以做到,但老想着做不到,是坏心。下一个说,己所不欲施于人是坏心。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的国学底子不错。这些孩子已经可以轮流拿着《德育课本》去讲课。不要小看孩子的悟性,其实读文言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还有一个孩子,有一天他母亲跟他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想了一想,他说:“妈妈,我懂了,学如斜坡骑车,不进就退。”他是在生活当中去体会这些道理。下一个孩子说,高声喧哗,打扰别人,是坏心。最后一个讲犯了错还掩饰,是坏心。从孩子的答案当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把是非善恶的尺。等他们这样熏习个三年、五年,相信根基就可以扎牢,我们做父母的才真正能够高枕无忧。所以人生的投资回报率要会算。

“邪僻事,绝勿问”。这就是指偏邪下流的事情不要去过问,这样会污染自己的心灵。所以孩子所接触的人,接触的环境,甚至于接触的电视,我们都要相当谨慎。父母是孩子长大以前的两个很重要的老师,两尊菩萨,要好好保护孩子,不要让孩子受到污染。受污染以后,再要把它清除,就要花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所以要慎于始、要禁于未发,这很重要。

现在不只大人会赶潮流,小孩赶不赶潮流?现在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有没有很多恐怖片?小孩去看了之后,回来半夜又被吓醒。人吃饱了,做一大堆事情,对人生没帮助,还自我虐待,这叫花钱找罪受。所以连孩子的嗜好,我们也要适当的去引导,甚至于去主导。当你让孩子从事的娱乐都是很健康,对身心很有帮助的,久了以后,孩子自然就会很欢喜地接受。比方说去爬爬山、去露营,给他一些生活体验,给他一些历练,这都相当好。通过这些好的娱乐,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心,孩子对意志力的锻炼,都可以一点一滴地积累、提升。所以我们还是要先带着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走。

我们再念下一段经文:“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我们要进人家的房间,首先一定要敲一下门,不然你很莽撞地开门进去,对人家非常无礼。我们在韩剧里面也看到,进门之前先站在门外说:“都房大爷,我是尚沃。”先让里面的人知道是谁。假如里面的人正忙,就跟他说“你先等一下”;假如没事,就说“好,你可以进来”。所以礼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能使人相处起来非常舒服,不会觉得唐突。这是要入门以前应该要做的动作。

我们再把它延伸一下,我们到别人的家里去做客,要“问孰存”,可以先问问看他家里有哪些家人跟他一起住,可能有爸爸、妈妈还有姐姐。朋友跟朋友之间相处都会聊到自己的家庭状况。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他有一个姐姐在哪里上班,他的母亲前一阵子感冒,或者他妈妈喜欢吃什么,你听在耳里要有心。等时机成熟,要到他们家去,这个时候你可能就买一点他母亲喜欢吃的到他家里,说:“伯母,听说你喜欢吃橘子。”第一个印象怎么样?就会很好。

所以诸位朋友,知道怎么样追女朋友了没有?追女朋友不是追一个,所谓“门当户对”,确确实实结婚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两个家族、两个家庭是否能够和谐。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大半都不会幸福。现在很多人结婚,喜帖上写着“某某与某某将于什么时候结婚”,从这个文字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不恭敬。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直接就写两个人的名字。这是我们年轻人要好好反思的地方。

我们到朋友家里,要能够爱屋及乌,关心他的家人,那就会一团和气。我交朋友也有这个原则。当朋友的父母常在他孩子的口中听到你的名字,他父母可能会想蔡礼旭是何许人也,怎么我儿子跟他这么熟?假如蔡礼旭是坏人怎么办?所以我们应该主动去安朋友父母的心,这很重要。我什么时候有这个态度?高中的时候。我跟一个同学很好,好得不得了,那个同学是男生。结果他妈妈很担心,因为那个时候听说已经有同性恋的情况,所以他妈妈很担心他儿子会不会跟我好得太过分。我从这一件事情就体会到,确实交朋友不只要跟他熟,还要跟他家里的人熟。

我在大陆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是夫妻。有一次我要去他们家,我们相约要去放生。现在年轻人都是年轻人跟年轻人交往,很少跟对方的父母接触,我就觉得这样不好。所以我就灵机一动,买了一箱苹果,这样他们就不得不让我上去坐。我的脑筋贼不贼?我们要看存心,这个存心是良善的就好。到了他们家,三辆脚踏车已经放在门口准备出发。我说:“这么难得到你们家,不上去怎么行?一定要问候你的爸爸、妈妈。”然后就跟他们夫妻俩上楼,上楼看到他爸爸、妈妈也非常亲切,嘘寒问暖,差不多聊了三五分钟,老人家就说:“你们有事要忙,别耽搁,赶快去。”其实老人家都很客气,都很替别人着想。

当天晚上我的朋友就打电话给我,他说:“我爸爸、妈妈要请你吃饭,而且还专门为你准备素食。”我在五六年前了解到吃素对身体比较健康,从此就一直吃素。所以那一餐饭全部都是素的。中国人说“见面三分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吃了一餐饭,感觉就拉得很近。然后我的朋友就介绍说,我在做国学启蒙,对小孩教育有比较多的研究。他妈妈刚好帮他妹妹带小孩,爷爷奶奶带孩子难免会比较宠,他们两个常常纠正,妈妈并没有听,他们两个也觉得怪委屈的。后来吃完饭,他母亲就跟我聊起教育孩子的问题,其中有说到夹菜先夹给谁的问题。他母亲突然恍然大悟,“对!”还有说到教育孩子要恩威并施,她母亲就说:“对对!”我的朋友在旁边就说:“早就跟您讲了,您都不听。”诸位朋友,该不该插这一句嘴?不需要。此时无声胜有声。你那么一讲,你妈妈还怪不舒服的。所以人的心不要太急躁,所谓一默如万雷,你有时候沉默,反而让你妈妈觉得你还蛮不简单的。

这一餐饭就吃得很愉快,我也从中体会到要“易子而教”。易子而教,这个意思就是,比方说你的孩子每天都跟着你,有一些道理他听得很熟,反而会忽略掉。但有一天你很好的朋友也提醒他这个道理,这个时候他一定会说:“原来不光是我爸爸这么讲,叔叔也这么说。”他这个态度就会扎下去。所以你要有这么一群良师益友,你教小孩就轻松多了。

我们在深圳也跟很多老师常常在一起上课,一起交流,他们的小孩也都一起来学习。有一天,有一位李老师就问这些孩子,他说:“假如你们有一亿,你们想做什么?”有一个孩子就说他要做四件事。第一件事,要盖一所学校,是专门推广中国圣贤教育的学校,这是他第一个志愿。诸位朋友,你有听过哪一个小孩是这个志愿吗?所以不是这个孩子优秀,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好的环境。除了父母以外,他所接触的长辈、同学都是这样的态度,这样的人生观,自然就耳濡目染。我在深圳讲课,你不要看他们小小的,坐在底下,都会听得哈哈大笑,还说学习就一定要立志作圣作贤,否则读书干什么!

第二个愿望是要盖一间医院,让那些苦难的人、生病的人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第三个愿望,要做一个大爱电视台。因为我带了大爱电视台的“牵手人生”到大陆去给他们看。节目中马文仲先生都已经双脚残废了,一生还致力于办教育、办学校。一个连行动都不方便的人居然要办教育、办学校,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跟他讲?一个人有好的志向,再把志向真正去落实、去努力,除了他个人的努力之外,他身旁一定要有好的亲友支持他。马文仲先生就是有一位很好的父亲,一直不断地鼓励他去达成他的理想,后来也确实做到了。

马文仲先生用一生印证了《中庸》的话,“诚者,物之终始”。做一件事情的成败在哪里?自始至终都环绕在一个真诚的心。假如一个人心不诚,一生绝对做不了事。“不诚无物”,诸位朋友,这句话是真理。现在很多不真诚的人开大车子,住大房子,那可能是爸爸、爷爷留下来的。当他不真诚之后,他这些福分一点一滴都会耗掉,然后这种奢侈的风气又直接给了他的下一代,整个家很快就会败丧下来。所以我们看事情要能看得出来龙去脉,要用智慧。唯有真诚做事才可以屹立不摇,所谓“至诚如神”。马文仲先生后来因为他这一份对孩子的挚爱,他的太太坐了很远的火车来帮助他、来嫁给他,也赢得愈来愈多的人支持他这个事业。所以一个人的真诚能够唤醒众人的真心。

这个小孩因为看过“牵手人生”,所以就特别想做一个电视台,让好的节目能够教化人心,改善社会风气。我们不要小看孩子的判断力,因为他也听我的老师讲过,现在要救这个社会两种人最有力量,一种是国家领导人,另外一种是做传播媒体的,可以瞬间把圣贤的教诲传递到全世界。小孩子从小就接受这些教诲,就能够时时放在心上。这是第三个愿望。第四个愿望,他说他要当蔡老师。

诸位家长,假如这是你儿子,你高不高兴?(答:很高兴。)可是他母亲听完了,就打了一通电话给她儿子,她说:“儿子,你有这些愿望,妈妈很高兴。但是你这些愿望,不见得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诸位朋友,这位母亲的敏感度很好。她不希望孩子只是发一个空愿,愿望一定要从当下的生活,当下的每一步开始做起。所以她这么一说,孩子就开始思考。母亲接着跟他说:“蔡老师有没有一亿?所以只要我们有很好的学问,很好的存心,纵使没有一亿,也可以做奉献社会的事情。”这个母亲帮他把志向回归到当下,回归到当下要好好充实自己。

所以孩子会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最主要就是有好的环境。诸位朋友,我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常常一起学习,或者一起去爬山,让彼此的情谊很深厚,也让下一代有很好的互动,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环境的教化,来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之后相信你也会觉得比较轻松,跟你们夫妻两个人教确实不同。

“将上堂,声必扬”。这个我们之前也提到,你到别人的家里去,假如人家不在,一定要先喊一下“有人在吗”,绝对不能跑进去逛一逛,这要谨慎。不然到时候人家家里不见了东西,你就百口莫辩,很麻烦。人一生要很注重自己的名节,还有信誉,不要一不小心受到污染。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比方说打电话,拿起来说:“你好,我是蔡礼旭。”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现在有的人会说:“是我,你不知道吗?你把我忘了吗?”对方可能正在处理事情,为你是谁的问题跟你瞎折腾,心情也很紧张。想半天确实想不出来,这样就很失礼。所以当我们打过去电话,要说:“您好,我是蔡礼旭,您现在讲话方便吗?”处处替对方着想,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这也要教小孩,比方说小孩在楼下按门铃,楼上的人问:“哪一位?”“我啦!”“吾与我,不分明”,人家怎么知道“我”是谁?这些细微之处都要多加提醒。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小孩你没教他的时候,他是非善恶还不是很清晰。他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顺手就拿起来看一下。

有一对姐妹,有一天姐姐骂妹妹,骂完以后,妹妹很委屈地就在那里哭。

一边哭,一边到厨房去找她妈妈,跟妈妈说:“妈,姐姐骂我。”诸位朋友,怎么处理?你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姐姐过来,怎么可以骂妹妹?”凡事要讲理,要先把对错搞清楚,不能说大的就不对,大的就要让小的。这个母亲也不急不徐,一边炒菜一边问她:“那为什么姐姐要骂你?”她就说:“因为我拿了姐姐的玩具没有告诉她,结果她就骂我。”这位母亲接着就说:“用人物—”小女孩就说:“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结果她那个“偷”一讲完就开始哭:“我不要当小偷。”可见,有共通的语言,共通的做人标准,那你就能很好地跟孩子沟通。孩子已经熟读了《弟子规》,又有这样的情境,所以那句话她会记多久?一辈子,且对她一生有莫大的益处。

我们要教小孩子“用人物,须明求”,那我们大人当然也要做到。大陆一个外资企业招聘员工,一大堆人中只有几个人进了复试。结果复试的中途,主管说:“我临时有事,十分钟以后再回来。”主管一出去,那几个年轻人就开始翻屋内的档案,后来全部没有录取。这些年轻人说,从小又没有人教他们,所以也很冤枉。因为没学过,所以我们有责任给他们传递圣贤的教诲。

而且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不能把东西拿起来再说:“这一支笔借我好不好?”说不定那支笔是她男朋友送她的,只有她一个人用。但你已经拿在手上,那她只好说:“好!”所以借东西不能这样借,借东西是要人家亲手拿给你,这样才礼貌。“可不可以借我一支笔?”他欢喜借你哪支笔,让主人自己拿。所以在这些细节之处,我们也要保持为对方着想的心。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