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当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效法之心,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这个“道人善”很好,因为会让更多的人得利益。现在卢叔叔的名字已经传到全中国去了,这也是我落实《弟子规》中“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的结果。我们要非常用心地把一些人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于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的一些不好的言语,对他而言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着报复你。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十个朋友不嫌多,一个敌人就可以把你烦死了。别人有善我们不称扬,有一点小恶马上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而且有更大的罪过,会影响团体跟社会的风气,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能利益到他人。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会去落实。所以只要提到贤德,孔子都会直接说到“有颜回者好学”。对于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他的学习非常扎实,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古代所有当官的,我们都称其为“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人民沟通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他在负责,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做到“爱民如子”,所以被称为父母官。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但是为什么比例不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讲给他们听,现在功利主义又这么盛行。假如他们能够有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自己为官的责任心。
隋朝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诸位朋友,他的名字好不好?他取这个名字,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浩然正气。他曾经到岷州当刺史,岷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当地有一个风俗,就是只要家里面有人染上疫病,就把他抛弃,让他自生自灭。他觉得这种风俗太坏了,孝跟义全丧失了。所以他就主动把那些被丢在路旁的病人,统统接到他的衙门来照顾,也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等到这些病人恢复健康了,再请他们的家人来接回去,并跟那些家人说:“我跟你爸爸都相处这么久,你看我也没病。”那些做子女的就会觉得很惭愧。他正是以德来唤醒人民的惭愧心,把当地毫无孝义的风气整个扭转过来了。所以当地的人都称他为慈母,把他当母亲一样看待。
辛公义不只挽救了百姓的生命,还唤醒了每一个人的良心。人的良心丧失了,纵使还有命在,也是行尸走肉。所以古代的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违背道义。在我们的课程中也举了不少例子,像之前提到一个孩子叫庾衮,不愿意抛弃他的哥哥,村落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他却独自留下来照顾哥哥。吉人天相,后来哥哥身体好了,这确实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不规,道两亏”。假如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那我们就失德了。比方说当朋友、先生、儿子的本分没有尽到的时候,我们要进行规劝。规劝要抓对时机,还要有正确的方式态度,这我们之前也已经很深入地探讨过,在这里我就不再多说。当我们都可以做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社会就能形成一个很祥和的风气,进而能“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一个团体假如能够非常和睦,则一定会非常兴旺。所以我们处众当中要以和为贵,该规劝的时候要“规过于私室”,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经文,一起把它读一遍:“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凡取与,贵分晓”。比方说家里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当家庭一团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但是如果相互争夺,因为分配不均而闹上法院,可能都不会有好的结局,甚至于会有坏的榜样留给子孙,到时候纵有家财万贯也会败丧掉。所以能让,我们就去让。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才打造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
有些人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没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让了,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性,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我们不愿意别人批评我们、侮辱我们,或者伤害我们,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也不应该去伤害、批评、指责他人,要用心去体谅别人。
乾隆皇帝作过这样一副对联,“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这副对联很有人生的哲理。我们看上联,“翁姑”是指公公婆婆,自古有一个比较难解开的矛盾,叫“婆媳之争”。这个婆媳之争是因为婆婆没有读过《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媳妇也是别人的女儿。婆婆用三分爱女儿的心思对媳妇,就绝对不会跟媳妇有冲突。其实人真的是很奇怪,比方说先生很懒惰,不做家事也不帮忙,太太很生气。但是她跟她儿子说:“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了,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她是在养一个会让另外一个女人气死的男人,她没有做到“将加人,先问己”。那很多婆婆为什么对媳妇比较严苛?可能过去婆婆也对她不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曾经穷过,看到穷人要倍加关怀才对!
下联,“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有一些男人娶了老婆以后,全听老婆的,这个态度恐怕有失理智,因为太亲了以后,对做法的利弊得失很可能都看不清楚。假如听了老婆的话疏远了父母,那他的败相已露。因为他的孩子学不到孝道,那他这一生再怎么努力,到最后都可能是白忙一场。所以不要用感情来经营人生,要用什么?要用理智来经营。
现在很流行说什么IQ、什么EQ、什么CQ,还有HQ。外国的东西,就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什么是EQ? EQ指情商。IQ呢?智商。这两个怎么分?会讲甜言蜜语叫有情商,智力很好叫有智商,这两个东西能分开吗?一个男人说:“我很理智,我要努力赚钱,所以没什么时间陪儿子,我要睡在公司。”有没有理智?听起来好像很有理智,但这哪是理智?理智应该是可以让人生全面发展。再比方说,一个人感情很丰富,疼儿子疼得要命,什么事都不让儿子做,这样叫有情商吗?爱之足以害之。你的情当中没有智,那叫滥情;你的智当中没有情,那叫薄情。很多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大,连妻子都跟他分手,他都搞不清楚为什么。
所以什么是情?什么是智?有真情者必有真智,有真智者必有真情,情智不二才是真情真智。所以明明是一个真心,把它讲得那么复杂,让我们都不知道往哪一个方向去走。卢叔叔每个礼拜再怎么忙,他都坚持礼拜天一定陪家里的人吃饭。请问这个举动依据的是情商还是智商?对妻子儿女有真感情、有真理智,他才能够排除万难来经营他的家庭。我们学习圣贤的教诲,学习做人的态度,那才叫真情、真义、真智来过一生。诸位朋友,你们觉得我情商高还是智商高?那“依法不依人”,好好跟着《弟子规》、跟着“四书”学习,不要再钻到那些专有名词里面去,会跳不出来。
“恩欲报,怨欲忘”。当一个人能念念不忘恩德,不忘父母、不忘师长、不忘众人对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实。所以一个人幸福的根基就在爱与感恩。当他懂得爱、懂得付出,就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体认到施比受更有福。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义工的人每天都满面笑容,还有许哲居士,已经一百零六岁了,我曾经见过她本人,她笑起来真的跟婴儿没什么两样,她是活在爱与感恩的世界里。
当一个人能处处念恩,他就活在报恩的心境之中。当人在报恩的时候,内心会觉得非常充实。像我也走了这么多地方,觉得自己这一生很幸运,能够跟着杨老师,跟着卢叔叔,跟着我的师长,跟着古圣先贤,我是很幸运的人,所以也希望做一点事能够让他们欢喜。过去的日子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整个精神状况反而是愈来愈好,所以活在感恩当中确实不一样。
我记得杨老师有一次包了一个小红包给我,上面写着:“蔡老师,你辛苦了。”我看了以后,当场眼泪都掉下来。我这一生能够有这么幸运,能够走向推广传统文化这一条路,正是杨老师成就的。这一路上,虽然她没有在我的身旁,但是时时处处给我提携、照顾。假如没有杨老师狠心把我放在海口,我就没有历练的机会。而且老师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她运筹帷幄,把很多愿景都规划好,我只是做一个教学的工作而已。在教学的过程中,杨老师也是处处替我们这些晚辈着想。
我们能够跟随这一些善知识学习,这些恩德要念念不忘。那回报这些长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依教奉行。所以我送卢叔叔礼物,他可能也不缺,他最希望的是能够看到我们这些晚辈听从他的教诲去立身行道,这能给他最大的安慰。
我每一次看《德育故事》,都会哭得停不下来。那一天我看祖逖的故事,他带着他所有的亲党一起去避难,几百个人他都照顾。他自己徒步行走,车马统统都让给他人。受他照顾的长者都说:“我们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但是在晚年还可以遇到他,遇到这个再世父母,死都无憾。”我看到这里相当感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爱、就是关怀。当我们肯追随这些圣哲人,相信也会演出像祖逖这样的好戏。
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但是“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没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没有错,要进一步包容别人。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那是很傻的事。当我们肯原谅别人,其实就是原谅了自己。所以要能够“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冲突,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当你把怨放在心上,对方能不能感觉到?能。当你有怨气的时候,会通过眼睛、表情传达出去。“诚于中,形于外”,那心不诚,当然也会表现出来。所以当你放不下怨,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愈来愈疏远,这样可不好,毕竟还要朝夕相处,或常常在公司里相见。而当两个人不能彼此接纳,很可能又要影响一个家、影响一个团体的和谐,那又何苦来哉!
我有一个长辈,他很有才华,公司比较重用他。因为表现得特别好,他获得了很多的奖励,并因此造成其他一些同事的嫉妒。这个长辈就说:“被人家嫉妒是光荣的,因为有本事才会被人家嫉妒,所以不需要生气。 ”有一个同事因嫉妒而四处毁谤他,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当这个同事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帮他,这位长辈就主动去帮助他。结果这个动作一做出来,对方感觉很惭愧,惭愧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后来他们两个就变成好朋友。
一个人为什么常常会批评别人?内心不平。那他的心为什么会不平?
因为可能成长过程或者现在的家庭让他的心无法平息,内心有很多苦没有好好的处理掉。我这个长辈不跟他一般见识,又主动帮助他,这一份情义就化解了他心中的苦,进一步又可以给予他一些正确的引导。
“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管善缘、恶缘,只要我们的心保持平等、保持慈悲,相信纵使是恶缘也会转成善缘。真做到怨亲平等,才会让人打从心里佩服。我们看这一句“怨亲平等”,谁排前面?怨,所以要扩宽心量。其实我们很多的执著只要转一个念,立刻从执著就变成智慧,所以人要会转念。
我们来想一想,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在什么时候?逆境。所以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炼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感谢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能力;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应该独立。人生靠谁能靠到终老?没有人。一个人要有心智的成长,你的一生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真实智慧。所以感谢斥责我们的人、骂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加了我们的定慧。“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不只是父母,所有的人对我们斥责的时候,我们都能洗耳恭听,当下你的道德学问就提升了。
当一个人转一个念,所有的烦恼都可能变成修养。也由于你能转得过来,那些伤害、欺骗,那些绊倒你的人,会觉得很惊讶,进一步又对你很佩服,“人的修养可以到这样,你到底跟谁学的?”那《弟子规》又可以介绍出去了。所以我们要在圣贤人的脸上贴金!可不能撑不过去,还是跟他一般见识,到最后对方说:“还说学什么《弟子规》。”那就麻烦了。
“报怨短,报恩长”。“报怨短”不是真去报,是把怨恨的念头赶快转过来。“报恩长”,这个长不是时间,是指长长久久。哪有报父母恩报得完的,哪有报师长恩报得完的,我们报这些恩德都要抱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我在讲这句话的时候,你们的眼前有没有突然放光明?因为我高中就放过两次光明,跟诸位讲过了。第一次就是听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光明持续了差不多五到十秒钟,之后又开始昏沉,因为我对文言文都没开窍;再有就是读《出师表》的时候,看到孔明那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突然又放了光明。但是光明要能够持续才行,所以遇到圣教不要再错过。我可不能再错过了,错过会很难受。虽然那时候才十几岁,但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也会有一大堆的痛苦。因为不明理,所以唱着那些情歌也唱得痛苦万分,没人指导,把那么好的青春都浪费掉。
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因缘,我跟这些圣哲人也有很深的缘。我跟朋友讲,我说假如有前世,我一定是帮孔明端饭的那个士兵,看到丞相愈吃愈少,就特别心痛。因为我看《三国演义》,看到孔明在那里笔都拿不稳了,士兵端饭给他吃,他都不吃,我看到那一幕痛哭流涕。圣哲人用他们的真诚演出这些好戏,我们一定好好效法他们。正是有圣贤人的恩德,才能够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这么样美好的方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以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我们会全力尽我们的本分,让那些对我们有恩的人都能欢喜看到我们的成长。
我们接下来念下一句经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待婢仆,身贵端”。这个“婢仆”我们要广义去理解,家里请的保姆、小时工等都算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他们是用他们的劳力付出,我们也应该同样尊重他们,也应该教育孩子对他们要当长辈看待,不可以从小就让孩子看人用大小眼,那他那种平等心、恭敬心就建不起来。纵使是开车的司机,孩子也要称他叔叔、伯伯,不失恭敬。
现在能够在一个家庭当中都是难得的缘分,我们都应该多多体谅,互相照顾。比方说要过年了,大部分媳妇、儿子、孙子都会回来,很多媳妇都是职业妇女,平常也忙得不得了,累了,结果好不容易过年放假,回来又要准备年夜饭,更累。当婆婆的也要能够体恤到媳妇的辛苦,不能说她是媳妇就该做,也要视情况而定。现在请人家做个年夜饭也很方便,假如媳妇确实已经很累了,那去叫个饭菜,这样大家都很轻松愉快。媳妇也会觉得这个婆婆真替她着想,你爱她,她就会爱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人跟人相处融洽,哪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太钻牛角尖。当婆婆做出这些体谅媳妇的事情,这个媳妇嘴巴也要甜一点。你就跟这些亲朋好友说:“我婆婆真好!很多事都帮我做,怕我累着。”那婆婆听了以后会很高兴。“好话一句”,大家就会互相欢喜,互相帮忙。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