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艺术百科-影视文化(科普新课堂)
8821600000010

第10章 《马路天使》

1936年1月27日,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发起组织了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发表了成立宣言,提出了四项主张:①组织全国电影界救国统一战线;②废除电影检查制度;③电影界自身检查一切反大众化影片的制作,制裁一切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④动员电影界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的新团结和电影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随着“左联”的解散,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地下组织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接着又提出了“国防戏剧”、“国防音乐”等口号。1936年5月,在电影界提出了“国防电影”口号,并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总结了过去拍摄抗日反帝影片的经验,探讨了爱国电影工作者为民族解放斗争服务的道路以及有关国防电影题材和创作方法等问题。一致认为:在民族存亡的大前提下,电影工作者应以电影为武器,更好地为抗日斗争服务。这次讨论推动了电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倡导了国防电影的创作。

国防电影经过理论上的讨论和倡导,在创作上也进行了实践。1936年联华公司拍摄了费穆编导的《狼山喋血记》,新华公司拍摄了吴永刚编导的《壮志凌云》和田汉编剧、史东山导演的《青年进行曲》,明星公司拍摄了阳翰笙编剧、程步高导演的《夜奔》等影片。这些影片被左翼评论称为国防电影。其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宣传全民团结抗战,或表现反汉奸、反走私的斗争,强调了民族斗争,回避了阶级矛盾。由于仅着眼于配合当时的抗日斗争,题材范围显得较为狭窄。

《狼山喋血记》(原名《冷月狼烟录》)于1936年11月由联华公司出品,根据沈浮、费穆合写的电影故事,由费穆导演、周达明摄影。这是一部寓言体样式的影片。它描写了一个山村的村民打狼群保家园的故事。该村常年发生狼患,后来狼群得寸进尺,竟结队出山,将只身外出的李老爹咬死,夜里闯进村来,将刘三的小孩咬死。这时,猎手老张主张坚决打狼,赵二则主张求神许愿。最后,狼群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上街横行起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由村姑小玉、老张和刘三带头,全村人一致奋起,举着火把,拿着武器,高唱着打狼歌:“豺狼纵凶狠,我们不退让。情愿打狼死,不能没家乡!”投入了打狼的战斗。影片通过一个寓言式故事,曲折隐晦地表达了抗日救国的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抗日觉悟和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了只有团结起来、坚决抗战才有出路。

《壮志凌云》于1936年由新华公司摄制,吴永刚编导,余省三、薛伯青摄影,金焰、王人美、田方主演。影片描写了太平村村民在他们的平静生活遭到“匪贼”侵扰时如何团结起来,奋起抵抗的故事。太平村的群众推举了顺儿作领袖,率领大家拿起武器,进行抵抗。在与敌人的流血战斗中,原先主张不抵抗的华老汉也拿起了武器;与顺儿有个人成见的田德厚也识破了奸细的阴谋,消除了芥蒂,投身于战斗,并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向邻村求援;邻村农民也消除了以往两村之间的隔阂,发兵相救。这样,两村乡民联合起来,凭借满腔热血,向敌人冲去。影片表现了壮烈的战斗场面和守土抗敌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团结抗日的时代精神。影片公映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评论界的高度赞扬。有的评论写道:在《壮志凌云》中,没有悲叹,没有嗟怨,太平村的人民“虽然没有精良的枪械”,但“他们所相信的,只有大众的力量是力量。因此,全片自始至终,都充满着青春的健壮的活力。令人感到兴奋”!

这部影片比起第一部国防电影《狼山喋血记》的寓言体来,更表明直诉和现实。因而更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更好地起到了动员全民抗战的积极作用。

除了实践国防电影创作外,广大进步电影工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艺术的追求,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要求,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电影。像阳翰笙编剧的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生死同心》、夏衍编剧的展示都市各阶层生活并提倡抗日的《压岁钱》、沈西苓编导的描写都市下层社会生活的《马路天使》、蔡楚生创作的表现流浪儿童悲惨命运的《迷途的羔羊》和描写流浪汉的思想觉醒与揭露汉奸罪行的《王老五》,还有洪深的《新旧上海》和欧阳予倩的《小玲子》、史东山编导的《长恨歌》、孙瑜的《到自然去》、沈浮的喜剧片《天作之合》和《如此繁华》,短片集锦样式的《联华交响曲》,朱石麟编导的家庭伦理片《慈母曲》,周信芳主演的戏曲片《斩经堂》,马徐维邦编导的恐怖片《夜半歌声》等。这些影片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水平和艺术特色,有的发展和深化了左翼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艺术上达到全面成熟,如《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和《新旧上海》等;有的受欧美电影影响,探索和实践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如《到自然去》、《春闺断梦》和《夜半歌声》等。题材范围的扩大,风格样式的多样,创作方法的兼收并蓄,特别是对电影自身特性的认识与表现手段及技巧的把握,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表明了这阶段的进步电影创作,将30年代电影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第一个高峰,达到了同时期的国际电影水平。

《十字街头》由明星公司二厂摄制,王玉如摄影,赵丹、白杨主演。剧本是沈西苓从一群失业、失学的青年朋友们闲谈中得到启发,并以自身生活体验与社会观察为基础而创作出来的。影片描写了四个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刘大哥性格刚强,思想进步,在民族存亡的关头,他回到北方老家,投入抗敌斗争;小徐性格软弱,在找不到工作和出路时,终于在回家的路上自杀了;阿唐是个乐天派,靠布置橱窗为生;老赵活泼热情,对生活充满信心,找到一个报馆校对工作,努力尽职,甚至还担任采访工作。住老赵隔壁的女房客杨芝英,在纱厂当教练员,她上日班,老赵上夜班,每天早晨在十字街头上下电车时相遇,但并不相识,甚至为弄脏房间互相写条讥骂。有一天,老赵去纱厂采访,正巧碰上杨芝英被流氓欺侮。他和阿唐便挺身相助,从此他们相识。赵、杨之间产生了爱情。然而,生活是残酷的。不久,他们先后遭到失业,都在饥饿线上挣扎。最后,老赵、阿唐沮丧地走向街头,碰巧,杨芝英和姚大姐也迎面走来,四人相遇于十字街头,这时,看到小徐自杀的消息,阿唐发出感慨,提出我们要学刘大哥,于是四人坚定地向前走去……这个结尾暗示他们结束彳旁徨苦闷而走向抗战的道路,同时说明了青年的出路是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密切相关的。影片的主题是含蓄的,而思想又是积极的。如果说《乡愁》和《船家女》是以低沉的调子反映了沈西苓在白色恐怖下看不清出路时的苦闷情绪,那么《十字街头》则表明了他已在探求反抗与斗争的正确道路。

《十字街头》体现了沈西苓更趋娴熟的编导艺术。他选取了一个兴味浓郁的故事,通过对两个青年男女房客由相讥到相识到相爱过程的轻松描写,表现了知识青年的失学、失业的严肃主题。而“一板之隔”的构想则制造了诙谐、风趣的情节,使影片具有喜剧的味道和明朗的格调。影片的主题歌《春天里》,曲调欢快流畅,由主人公老赵亲自唱出来,很是自然,既表现了人物的乐观性格,又增添了影片的轻快气氛。可以说,作者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带着追求光明的热情,制作了这部人生的悲喜剧。影片公映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轰动了当时的影坛,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影片《马路天使》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刻画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歌女、吹鼓手、报贩、剃头司务、小摊贩等一群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真实地表现了他们贫困、失业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妓女小云原是由东北流亡上海的姑娘,为生活所迫落入魔掌,在鸨母逼打下,做了“马路天使”--暗娼,过着非人的生活,最后竟被恶势力杀害。歌女小红,还是个纯情少女就被老板带着四处卖唱,任人调戏,甚至被卖给流氓古成龙。小陈、老王、剃头司务等五个“把兄弟”,也属“下九流”人物,过着浪迹街头的生活。影片正是通过对这群人真实生活的展现,深刻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抨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从而表现了作者的进步倾向。影片还热情讴歌了这群人物自身的纯真、善良、团结互助和勇于牺牲的高尚品格,表现了只有劳动人民之间才会有的“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可贵感情。

小云很爱小陈,而小陈爱的却是她妹妹小红,但当小云听到老板要卖掉小红时,竟主动帮助妹妹逃出魔掌,最后为救小红脱险,竟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聪明深思的老王,对小云极为同情与爱怜,意识到“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终于走在一起,相依为命。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誓言下,他们这些“苦命人”,尽管各自性格不同,强弱有别,但表现出的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精神,却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人性的闪光、爱情的火花,才使他们在黑暗王国里看到一线光明,在冷酷的社会中感受到人世间的一丝温暖。编导虽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情劳动人民的立场来描写这群小人物,表现他们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但整个影片却渗透着对当时人吃人的社会的憎恨与反抗,从而给影片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影片《马路天使》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视听艺术特性,较好地把握了电影的表现手段和方法,在蒙太奇和音乐、音响技巧的运用上也很成功。影片一开始就用了一个从摩天大厦顶上往下摇到黑黝黝的地下层的镜头,交待了环境气氛,富有对比意义;接下来是“迎亲”的队伍,由狭长的街巷走出来,由远而近,主人公小陈出现在乐队中,于是引出了街头卖报的老王,阳台上瞧热闹的小红……在这样一个长短镜头构成的行进段落里,主要人物先后都出场了,接着拍摄他们五个把兄弟由街头走回家登上阁楼,然后展示这群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痛苦与欢乐。影片的结尾也很真实感人,它以小云负伤致死而告终。这里没有加予人物的说教,但却令人深思,启人反抗。影片对话很少,整个故事情节多是通过人物的行为动作来表现的。如妓女小云,在影片中只有两次讲话,几乎全部靠她的表演和动作,展示了一个下等妓女的痛苦生活与美好心灵。影片插曲《四季歌》,以优美的民歌曲调,配以相应的画面,婉转地唱出东北人民流亡他乡的痛苦与哀怨,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深化了影片的主题。特别是《天涯歌》,在影片中两次出现,表达了迥然不同的情绪,起到了刻画人物心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马路天使》在表演上有着显著的进步,几个主要演员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摆脱了舞台腔,做到了生活化、口语化,表演质朴、自然、真实、隽永,让观众感到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充分发挥了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的威力。赵丹自称《马路天使》是他表演艺术的转折,由想像、模拟的表演,寻求到一条现实主义的体验艺术的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而表演的成功又与导演善于识别与选用演员、提出要求有关。袁牧之不迷信明星,而能从生活出发,为角色需要选择演员。为创造歌女小红形象,他坚持要“艺华”的周璇来扮演,对于妓女小云一角,他偏选中了话剧演员赵慧琛来担任,均达到最佳效果。

《马路天使》是30年代进步电影的优秀代表,是左翼电影开创的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入和发展,是我国电影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的标志。因为这部影片中,不论编剧、导演、摄影、表演以及录音美工等,各方面都趋向成熟,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避免了某些左翼电影的概念化说教或舞台剧影响,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视听综合艺术的特性,真实地再现了30年代“上海地下层”的社会生活,使影片至今仍闪耀着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芒,照亮着中国电影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