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灵魂在远方
8901000000049

第49章 最大的麦穗

曾有人开玩笑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演讲布道有着无法冷却的狂热,有时候他找不到听众,面对一篓青皮西瓜(而不是一群青皮后生),也不惜“先锋开讲”,咳唾珠玉。这话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有点戏谑的味道,但大体上还不算离谱。希腊的苏夫子确实跟中国的孔夫子一样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两人均擅长用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哲理启迪世人的心智。苏格拉底从不搬出高深莫测的讲章去把弟子们折腾得晕晕乎乎,以显示自己在精神领域超凡入圣的优越感。他经常把课堂移至田间地头或街道广场上,传道授业,解惑决疑,点拨门下的三千弟子,根本毋庸多言费辞。有一回,苏格拉底和几位平日常来常往的高徒一同去郊外游玩,正值大熟季节,无垠的田畴在秋风中摇响黄金链条一般沉甸甸的麦穗。苏夫子饱览美景,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他向几位弟子吩咐道:“你们去麦垅里采摘一支最大的麦穗,规则是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我在麦垅那头等候你们。”听了这话,几位弟子面面相觑,满头雾水,弄不清苏格拉底的葫芦里又要卖什么药。他们谨遵师命,怀着好奇心走进麦田。到处都是又粗又壮的麦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别说,他们一时间真还瞧不出也认不准哪一支才是最大的。他们低着头左寻右觅,生怕错过了目标,最大的麦穗肯定就在前方,机会多多,不必早作定夺,这个想法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谁也无法摆脱。开始阶段,他们尝试着采摘了几支麦穗,却总觉得不够份量,摇摇头又将它们随手扔掉了。过了许久,腰也酸了,背也疼了,大家猛然听见苏格拉底苍老如钟的声音:“上来吧,你们已经走到尽头了。”弟子们上了田埂,茫然四顾,双手空空,这才如梦方醒。他们回望大顷麦地,无数沉沉实实的麦穗满带着嘲弄的神情,在风中摇曳,似乎存心讥笑这群犯了低级错误的傻瓜:“你们身入宝山,居然空手而归,可真不赖啊!”

几位弟子耷拉着脑袋,竖起耳朵,专等老师的批评指教。苏格拉底和颜悦色,毫无责备之意,他的一席话指出了弟子们的错误所在:“毫无疑问,这麦田中肯定有一支最大的麦穗,但你们沿途未必能够碰见它;就算碰见了,也未必能够下此结论。其实,这道难题有个简单快捷的解决方案,你们不妨认定最大的麦穗就是自己手中摘得的那一穗,而非其它。”

我们一生忙忙碌碌,执著地追求幸福,就如同苏格拉底的那几位高徒,在麦田中寻寻觅觅,左掂量,右掂量,渴望摘取“最大的麦穗”。然而找来找去,多半一无所获,当初的兴奋和快乐被最终的惆怅和沮丧抵消得干干净净。不乏美好的机会,不乏采撷的时间,却屡屡与机会失之交臂,白白将时间付诸东流,这正是人生愁苦的根源之一。

一个人掉入激湍的河流,见到一根细细的漂木就会紧紧抓住不放。可是他走进偌大的桔林中,面对满园金灿灿的果实,反而不知该从何下手。机会越多,机会越好,机会越近,我们把握机会的成功率反而越低,这真是一个令人挠头困惑的悖论。

我认识一位在商界扛鼎的青年才俊,他专门经营药材,生意做得蔚为大观,在全省药材市场上他的销量居然占到百分之三十的份额,这块饼可真要有老大的肚量才能吃得消。有一次,他聊起自己的创业史,一番话说得耐人寻味:“我是从湘西花垣走出来的山娃子,进了城,别说做生意,就是找个落脚的地方都两眼一抹黑,我这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干什么都爱琢磨其中的门道。打一开始,我就想疯了要干票大的,有老乡邀我合伙做水果批发生意,我没答应,有人想拉我一道开个小超市,我也没兴趣,有人建议我去炒房地产,我哪有那能耐?再说,我的本钱也不够。就这样,我在省城里耽误了不少时间,别说什么一票大的,就连一票小的也没开张。有一天,我路过药材批发市场,嘿,你别说,我当场就找到了灵感,我家世代行医,这药材我可是一认一个准,行,我打定主意就干这个,干得好,保准会是一票大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虽有点心血来潮,却并非头脑发热。”

“药材大王”的话完全印证了苏格拉底的教言,当决断变得越来越艰难,选择变得越来越复杂时,我们要坚决认定“最大的一穗就是自己手中摘得的那一穗,而非其他”,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花中挑花,越挑越差”的烦恼,更不会两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