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灵魂在远方
8901000000050

第50章 一生在寂寞中行走

“人生是寂寞的。我们行走在一场大雾之中,独自投身人世,又独自撒手人寰,几乎留不下什么痕迹。”

这不是厌世者颓唐的哀歌,而是思想者清醒的感喟。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真实的苇草虽然脆弱,但并不孤独,狼固然如此,鹰也概莫能外,我们用人类的心境去揣测那些喜欢单飞独走的动物,才会产生诸多大谬不然的假说。究其根本而言,人有了思想,才会意识到自己“渺沧海之一粟”的处境。

世间只有极少数人才敢于和乐于离群绝众,穷居独处。大多数人则如鱼得水地生活于社群之中,隶属于某团体某党派,有自己稳定甚而至于磐固的圈子和家庭。看起来,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温慰我们易于冷却易于涣散的心灵。尽管一生有许多聚会、许多筵席、许多花样翻新的活动,甚或被掌声包围,被鲜花簇拥,那些戏剧的高潮令人心荡神摇,但寂寞早已在台下窥伺,待你谢幕和卸妆之后,他就排送而至了,容不得你躲避和拒绝。

“欢场只自增萧瑟,人海无由慰寂寥。”这是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的由衷慨叹。他后来投昆明湖自杀,一般文史家都认为这个悲剧是政治上的苦闷所造成,实则是他参透了人生的内蕴,而自觉中止了人生的苦旅。

弘一法师和曼殊法师都是深涉欢场而后毅然出家,皈依三宝,这是内心的觉悟使然,由繁华归于寂寞,并非怯弱的逃离,而是如出山倦飞之鸟,重返故巢,是对永恒信念的回溯。滚滚红尘中,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他们追寻着海市蜃楼,最终渴死在远方的沙漠里。殊不知,寂寞之处,正是佛心独醒的地方,也是人心独醒的地方;是去路,也是归所;是悲凉之因,苦难之由,也是彻悟之端。离开了寂寞,就没有思想的萌芽、开花和结果。

孤独就像一匹马车,它载着你疾进,你会看到沿途更多的风景。

当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我们的心灵才会像鸟儿的羽翼一样舒展,才会取一种高瞻远眺的姿态,才会与大自然融洽地交流,才会看清命运色厉内荏的底牌,也才会认识繁华的表面所掩藏的悲苦。

爱者的心是热烈的,也是寂寞的。他们就像冬天的刺猬一样,彼此靠得太近会刺痛对方,彼此离得太远又无法抱团取暖。寂寞使爱情有了相对可靠的尺度,一旦中间的距离完全消失,爱情也就接近了冰消瓦解之期。

“心”与“星”应该是相同的,它们必须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行无误,这样才有安全的保障。失衡和脱轨都很危险,“心体”的相撞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毁伤。

在寂寞的长途上,我们不断地寻找亲人,寻找友人,寻找情人,最终我们却只能找到自己忠实的影子。它陪伴我们走向墓地,走向天国,走向万物的归宿。

一生在寂寞中行走,我们便是独往独来的过客。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的:“在寂寞之上,不会有更上的寂寞了。”因此,我并无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