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浇花与赏花
8903300000012

第12章 崛起中的思索——在景颇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

景颇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从8月20-25日,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举行。这次讨论会既是景颇族广大文学作者的迫切愿望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所主办的五家单位——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德宏州文联团结协商、亲密配合、协调服务的硕果。

讨论会中,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教授、作家讲了话。全体景颇族作家、诗人和广大作者就景颇族文学发展的概况;景颇族当代文学的现状;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主要特征、特色;怎样用当代意识来审视本民族和本民族文学;景颇族当代文学与现实生活、改革题材的关系;景颇族文学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景颇族民间文学与当代文学创作的关系;关于用景颇文、汉文创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关于景颇文报刊、出版的问题;关于翻译问题;关于向其它民族和外国文学学习借鉴问题;如何加强对景颇族文学的评论研究问题;关于景颇族当代文学如何进一步崛起以及文学队伍的组织问题等等展开了热烈的有成效的融洽深入的讨论。讨论会期间,经过大家充分地反复地酝酿协商,在今天宣布成立了景颇族文学学会。我们深信景颇族文学学会的成立和今后卓有成效的工作,必将会推动和促进景颇族文学的更大发展和繁荣!

对于这次讨论会的基本估价是:这是一次团结的生动活泼的会议,是向前看的会议,是促进景颇族文学繁荣的会议,是景颇族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在全省、全国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中都有重要地位并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德宏州文联以前曾举办过三次景颇族文学讨论会,那主要是创作改稿会,这次景颇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体现了较浓厚的学术探讨的理论色彩。我们高兴地看到,整个讨论会期间无论是领导、专家学者、作家还是到会代表的发言都感情真挚热烈,气氛融洽,不少问题探讨深刻有益,富有理论性。会议期间,还传达了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会议和筹备召开全国第五次文代会的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关于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立场方针不变,深刻认识到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会中,云南民族出版社景颇文编辑室主任、副编审金大青传达了在新疆召开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学汉译座谈会精神。云南民族学院民语系讲师、景颇族青年诗人晨宏传达了《民族文学》在延边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作家改稿会的情况。使讨论会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讨论会中,大家紧紧围绕景颇族当代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如何促进它的更大繁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活跃的探讨。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是:

1、景颇族当代文学发展概况

可以说,景颇族当代文学是与我国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同步前进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发展起步是较晚的,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新时期十年来,景颇族当代文学才真正产生、发展、崛起,成为今天文艺界关注瞩目的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新中国成立后,景颇族跨世纪地进入社会主义,到1978年的二十几年间,10万人口的景颇族还没有自己的作家,虽然也有一两篇散文、几首诗歌,仍然基本停留在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阶段,谈不上当代文学。这期间也有几位在景颇族地区生活工作的作家如杨苏、苗歌、李钧龙等发表了一些反映景颇族生活的文学作品,但他们不能也不应代替景颇族自身文学的发展。是的,景颇族文学的真正春天,是诞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新时期里。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下子涌现出一大批有希望的文学新人,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景、汉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这批文学新人是:石锐、岳坚、晨宏、玛波、岳丁、静王甘、朵示拥汤、金明、李向前、木如迈、岳昌荣、沙明宝、尚正兴、梁玉锦、杨洪德、木然干、孔黎明、沙中伟、雷正明、孔早若、张么弄、排勒等、杨麻锐、石木苗等等。使景颇族作家文学从无到有产生了一个根本性的改观。他们不但受到本民族读者的欢迎,同时引起了国内外各民族读者的注意。

迄今,这批景颇族作者已在中央、省和地州各级报刊发表过作品的达两百多人,发表出版的作品达1千多篇(部),已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云南分会的有7人。用景颇文出版的长篇小说3部:《诺仁》(玛波)、《木然早乐东》(静王甘)、《黑匣皮包》(石锐);景颇文中篇小说3部:《拂晓的梦》、《乡情》(岳坚)、《禾王林伴鳟》(金明)、汉文中篇小说《遥远的独家寨》(石锐);发表的景颇文和汉文的短篇小说4百多篇,散文1百多篇,诗歌6百多首。已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选有《青春》、《命运》、《山的子孙》等;金明的景颇文诗集已出版;晨宏的汉文诗集即将出版;岳丁的短篇小说集也即将出版;即将出版的还有能全面反映景颇族文学现状的景、汉文对照的《景颇族当代文学作品选》;值得一提的还有景颇族作者写的文学评论研究文章已超过20多篇。这些作品中曾经获云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有石锐的散文《歌舞山》,玛波的景颇文短篇小说《瑞丽江之泪》,岳坚的景颇文短篇小说《谁的过错》。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有岳坚的景颇文小说《谁的过错》。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有岳丁的小说《爱的渴望》。获《民族文学》“山丹奖”的有岳丁的小说《一片绿叶上的槟榔汁》等。有的作品还被译成英、法、日等外文,介绍到国外。有的小说、诗歌入选各种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选刊、选本和年鉴中。有的作家和作品,已为专家和评论家们多次撰文评论和介绍。他们为振兴景颇族文学作出了可喜的贡献。这一切,在景颇族文学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的出现,除了景颇族作者们自身的努力外,与时时关心景颇族文学事业的文学前辈、作家、评论家、编辑、各级文学部门的扶植帮助是分不开的,尤其与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所出现的国家的兴旺安定团结更是分不开的。

2、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主要特色

可以欣慰地说,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产生与崛起,扩大了我们的文艺之国,给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增添了新的疆域和光彩。景颇族当代文学现象是一个可喜的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文学现象。它的主要特征和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崛起,是在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春回景颇山,景颇族文学的春天到来了。可以说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边疆的安定团结兴旺开放,没有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便没有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崛起。(2)景颇族青年作者群或称景颇族青年作家群落,是这支队伍的特征。从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看,他们的年龄大都在20到30岁之间,他们中不少人受过高等教育,从队伍的组成情况看,他们中有大学教师,有报刊和出版社编辑、记者,有中小学教师,文化干部,党政干部,工人,农民。他们土生土长于本民族中间,既是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批判者,又是新知识新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可以说,新的知识结构和观念意识使他们具有一种既属于民族又属于时代的思维方式,正是山寨以外的世界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因而他们一经出现,就显示出一种整齐的阵容和较高的起点。(3)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舞“双刀”,即既能用景颇文创作,又能用汉文创作。民族文字的《团结报》、《文蚌》杂志和云南民族出版社、德宏民族出版社又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园地。这是景颇族文学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4)上面已经谈到,景颇族当代文学作品以它惊人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使它无愧跻身于当代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之林,使人们为之耳目一新。(5)他们团结一致,奋进拼搏,组成一支年轻的登山队,沿着崎岖的文学之路勇敢攀登。“他们中没有哪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文学世家,他们没有因袭的重负,只有进取的锐气和执着。……他们本身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体现者。‘为了景颇族文学的明天’,这就是他们坚定的信念。”诚如青年诗人晨宏说:“他们是带着对社会、对人生、对民族的思考,勇敢地拿起文学之笔的。”(6)景颇族当代文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独特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扎根于自己的民族,从生活出发,着力表现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面向未来,挖掘本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这些作品尽管思想和艺术水平有高有低,但那种真挚热烈的情感,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较强烈的时代精神,洋溢着浓郁的泥土味的语言和本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已初步形成了一种鲜明的景颇族特色。

3、景颇族当代文学的自我审视

讨论会上,景颇族作家、诗人们在认真总结新时期十年来景颇族文学的经验的同时,以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我审视意识,来看待和审视景颇族当代文学的教训、不足和差距。景颇族作家石锐说:“景颇族文学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十年里崛起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春风,是祖国的繁荣民族的进步鼓舞他们展翅,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为他们注入生机,是历史和民族赋予他们神圣的使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审视我们自己和我们民族的文学,从而以满腔热忱和勤奋劳作去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大家认识到,与国内先进的蒙、藏、维、朝、满、壮相比,与省内的白、纳西族当代文学相比,景颇族当代文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面对世界文学开放交流多元的大趋势,面对苏联少数民族文学的成就,拉美文学的崛起,我们怎样立足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怎样分析自己的思想、意识、心态?怎样立足于本土文化,保持和突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性?怎样趋向世界共同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探讨回答的问题。我们必须以当代新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法对民族文化乃至民族历史的丰厚积淀进行宏观的审视和微观的剖析,俯视和审视作者自己和作品。景颇族青年作家岳丁深有感慨地说:“是的,我的山寨就是一个世界,我们的景颇山就是一个世界,我自己和我的作品也是一个世界。然而,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多少呢?我们为什么要对以往的成绩沾沾自喜呢?我们必须以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作为压力和动力鞭策自己。”是的,我们必须进行纵向、横向比较。我们必须努力增强当代意识、忧患意识。我们必须凝聚群体冲刺意识、本土文化意识。我们必须强化历史使命感和文学责任感。我们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文学是时代的。文学又是民族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引为自豪的,但是也有很多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要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带来的开放和走向世界的精神变革意识来审视我们的民族和民族的文学,来观照我们的文艺观念。只有觉醒的、开放的、富于批判精神、富于进取意识的民族,只有不断接受新的思想、新的思维观念、新的事物的民族才有光荣的未来。

关于如何增强景颇族文学的民族特色的问题,大家进行了活跃的探讨,张承源的阐述大家很赞同:“民族特色既有宏观的理解,又有微观的把握;民族特色既有继承发扬之一面,更有开拓创新之一面;文学作品的民族特色既要把握住作为民族历史的传统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更要注意发扬被现代思想观念武装了的觉醒了的新人的气质个性、精神灵魂。换句话说,新时代的民族特色应该是民族的现代性、世界性和历史性、传统性的矛盾交融体,是鲜明而独特的民族魂。景颇族当代文学也正是在当代中国民族文学追求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的总体性格特征中,逐步地鲜明地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的。”

4、关于景颇族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是一致而清醒的。千百年来,勤劳智慧勇敢的景颇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景颇族民间文学丰富神奇浩瀚,需要进一步发掘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母亲,她已经而且还将继续滋养作家文学。要发展景颇族当代文学,必须努力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景颇族青年作家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尝试。李向前根据景颇族大诗人贡推干讲述演唱的史诗而整理出版的《木脑斋瓦》、《孔然斋瓦》,不仅使我们惊叹景颇族史诗的诡秘神奇、博大精深,而且汉译本的出版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研究价值。静王甘根据景颇族传奇英雄创作的长篇小说《木然早乐东》,石锐根据景颇族叙事长诗《凯诺与凯刚》创作的歌舞剧,以及朵示拥汤、晨宏、金明、沙中伟、木如迈、孔黎明等人的小说、诗歌、音乐、舞蹈创作都是注重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分而致力创新的,也有的是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而走上创作之路的。在发展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对民间文学的进一步发掘整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重要问题。

5、关于用景、汉两种文字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历来提倡和鼓励用本民族文字进行文学创作。在云南省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中,用景颇文和其它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奖便是证明。用本民族文字进行写作,创作文学作品,这个问题在政策上理论上固然还需宣传和探讨,但在实践上尤其需要重视。德宏州文化局长、州文联副主席岳志明同志说:“用景颇文创作的作品以前重视不够,评介翻译工作很差,外民族读者一般不知道,这个问题要好好解决。用景、汉两种文字创作,都应受到关心和重视。”到会的同志们说:我们既要会舞“双刀”,双管齐下;也要发挥特长,各显神通。总之,要进一步解决好用景、汉两种文字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促进景颇族文学的更加繁荣。

6、关于翻译问题

大家认为,翻译是一个紧迫的问题,要认真解决好。新时期以来,州、省、中央的有关报纸、刊物、出版社都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景颇族作者们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了把景颇文的作品翻译出去,辐射出去;把用汉文创作的作品译成景颇文以便让它们在本民族中扎根,起到应有的作用,都要加强翻译工作;另外,把国内汉族文学、其它民族文学和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要译成景颇文,以供学习借鉴,输入新鲜血液、氧气,从而滋补和壮大我们自己。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国外景颇族(缅甸的克钦,印度的景颇族)的文学比较发达,我们也应该放出眼光,进行交流,拿来为我所用。由此,必须下大力培养翻译人才,造就一支翻译队伍;同时要提高翻译质量,做到信、达、雅。各级文学、出版部门也要重视并解决好这一问题。

由此,大家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向其它民族和外国文学学习借鉴的问题。固步自封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开放的民族才有美好的未来。随着世界文学开放交流的大趋势,我们必须突破封闭和保守,在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学,继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持文学的民族特色的同时,努力追赶世界文学发展的大潮流。

7、关于民族文字报刊、出版的问题

讨论会中,大家充分肯定了景颇文字的《团结报》、州文联的《文蚌》杂志、德宏民族出版社和云南民族出版社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表、出版了大量的景颇族文学作品和书籍,成绩是显著的。大批景颇族作者及其作品,受到了文艺界的关注瞩目和好评。大家认为应该共同来关心我们自己的这块生长鲜花和树木的园地,努力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希望这些报纸、刊物和出版社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快地改进和解决一些问题,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情况,为发展和繁荣景颇族文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8、关于加强对景颇族当代文学的评论研究的问题

到会的同志们指出,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崛起,是与一些报刊尤其是评论家们的经常性的关注、扶持、评论介绍分不开的。但这项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还要花大力气。尤其希望有关的文学部门更加予以重视。创作与评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创作要上去,评论要跟上。大家呼吁评论家们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对景颇族文学和整个少数民族文学的评论研究,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业。同时也期望培养出涌现出一些本民族的文艺评论研究人才。评论家要熟悉生活,与作者交朋友,同时不断学习新的学科、新的方法,特别要吸收新的思想观念。文学评论也应该评奖。要把重视对民族文学的评论研究与重视人才的培养队伍的组织结合起来。大家还期望有关科研部门考虑诸如《景颇族文学史》的编写等科研项目应该注意吸收景颇族的评论研究者参加,目的是促进景颇族文学的兴旺繁荣。

9、关于成立景颇族文学学会并开展好活动的问题

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并经全体到会代表的反复酝酿、协商、选举,在这次讨论会上宣布成立了景颇族文学学会,学会挂靠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和省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大家说,我省少数民族成立自己的文学学会,这还是第一家,我们一定要把学会的事情办好。学会不应是花架子,更不是名利场。大家深入地讨论了学会的有关问题,一致希望景颇族文学学会的成立和今后卓有成效的工作,能够并一定会为景颇族文学的发展繁荣作出努力。

10、关于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差距以及进一步崛起的问题

讨论会中大家充分估价了十年来景颇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景颇族当代文学的现状研究如何?大家认为与具有蓬勃生机的其它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相比,景颇族文学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处于一般的高度。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因素,但也存在着文学本身的因素等。远的大的不比,景颇族文学中还没有涌现出新时期文学各领风骚的回族小说家张承志、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等这样既具民族性又具全国性、世界性的作家、诗人。景颇族当代文学的数量有待增加,尤其是质量有待提高。作者们的理论素养、文学修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每个作者都面临着如何突破自己现有的水平,提高审美素质和能力,不断积累(有的还需补充)生活,深人民族人民的心灵,研究民族的一切特别是民族观念意识,反映出景颇族人民真实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风貌,刻划出独具性格特色的人物形象。同时要向景颇族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并且放开眼光,拓宽视野,吸收和借鉴其它民族和世界上一切有益的东西来丰富、促进景颇族文学的发展,使这支年轻的队伍不断提高、不断壮大,尽快地高质量地进人中国民族文学的前列。

大家认识到,思想、生活、技巧的综合提高是景颇族当代文学不足的症结所在,也是突破现有水准力争再度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家深感思想观念意识的变革是巨大的也是艰难的变革,突破封闭,突破自己十分重要;同时要注意多种新学科、新思维、新方法的学习借鉴。理论要年轻化,创作要多样化,作家要现代化,文学要民族化。景颇族当代文学必须强化作者队伍的忧患意识和群体冲刺意识,必须增强作品的民族意识同时注重世界意识,必须突出自己的地域本土意识同时强化文学的当代意识。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仅是当代中国民族文学的总体性格追求,也是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不懈追求。

大家还指出,有的问题要尽快地重点地突破,有些问题要逐步解决。其它在民族文学的报刊、出版方面,在景、汉两种文字创作的理论方面,在翻译队伍的组织方面,在景颇族文学评论研究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开展好景颇族文学学会的活动方面等,都还存在很多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并有待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总之要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出人才出好作品出大手笔上,目的是推动景颇族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崛起和更大的繁荣。

1988年8月25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