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孔子说的意思是:“君子有九件事情要反省:看的时候,要反省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反省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要反省是否温和;态度,要反省是否恭敬;说话,要反省是否忠实;做事,要反省是否认真;有疑难,要反省是否应该发问;发怒,要反省是否会引起麻烦;看到眼前有好处,要反省是否合于礼义。”
孔子在这里提出的“九思”与曾子的“三省”有异曲同工之妙。
曾子的一段话,所列内容可作为儒者的自省备忘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尽了心没有?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实践?”这句话表明了反省对于个人进步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才会不自满。三省,并不费时费力,其实真正实行起来,并非易事。
有人说,一个人是否具备反省能力,是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弘一大师在演讲中曾言:“既已学矣,即须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动,为善欤?为恶欤?若为恶者,即当痛改。除时时注意改过之外,又于每日临睡时,再将一日所行之事,详细思之。能每日写录日记,尤善。”叫人颇疑心是早年受的儒家教育沉潜在胸中,在晋身佛教人士后又悄然长了了枝叶,其源初应当就是那株叫作“三省吾身”的根芽吧。
儒家强调自省,意在塑造理想的人格。具体来讲,自省的目的在于“使良心常在”,让“仁”“义”“礼”“智”“信”等时时“主宰”内心。因为,若心中无此“主宰”,则“私意”就会乘虚而入,而自省可以排斥和克服“私意”。自省的最终目的则是具备“圣贤”之德,到达“圣贤之域”,即成为“圣人”或“君子”。
每个人都会有性格的弱点,而我们在生活中也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如果我们能像曾子那样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思想,防微杜渐,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缺点,久而久之,一些不良的习惯以及性格中的某些弱点、缺点就能及时清除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确保自己健康成长。
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指责对面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有一天,有个朋友到她家。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我们也有过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时候,也有过指责别人的时候,其实,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这时,就需要我们能够自省。时刻自省能够让我们坦然面对现实,能够帮我们抛弃怨恨,学会宽容,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正如瓦茨所说:“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一个人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善于自省、自责是美德,不善于自省、自责,惯于责怪别人则是不好的品行;善于自省、自责的人可以成全别人的仁善之举,相反,不善于自省、自责的人则会发展自己的不良习气。正所谓:“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古往今来,有不少勇敢无畏的人败在了自以为是上,他们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只喜欢批评和攻击他人,从来不检讨一下自己。
三国时期的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悲愤交加,报仇心切,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范疆、张达报告说任务无法完成,张飞听后大怒,命手下武士将其二人捆绑在树上,各鞭50,打得二人满口是血。鞭打完后,张飞手指二人道:“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二人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55岁。
一代虎将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没有死在奋勇杀敌的战场上,也没有终老在自己功成名就的功劳簿上,而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结局了却了人生。他的悲剧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自省的重要性,一个不善于自省的人,不只是会犯错误,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时至今日,那些因为时刻自省而取得成就的人也不计其数,我们可以称他们为智者,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正如恽代英所说:时刻发现自己的错误,大胆直率地承认,敏捷勇敢地更改。
鲁迅先生就是一个善于自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11岁时,在三味书屋中读私塾,鲁迅有一天上学迟到了,十分难过,决意以后早上学,不再迟到。于是,他在自己的桌子上面刻了一个“早”字。这个“早”字刻得方方正正,有板有眼,每一笔都刻得深深的。由于这个“警钟”鲁迅以后一直没有迟到过。正所谓:“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正是鲁迅先生这种从小事上就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培养了他做事认真、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也造就了他伟岸的人生。
真正天资聪慧的人,善于从自己身上发现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他们会尽力把错误降到最少。
孔子曾提到的,每天要三次反省自己的过失。我们说,人是在错误中成长的,有错误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学会吸取错误之中的教训,在错误中前进。这就是反省的重要性。人不能两次跌倒在同一个地方,只有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深入认真的反省,才能保证将以后的路走得更好、更快。
人要学会自省,在总结和反思中,明辨是非,变得清醒明智。真正豁达睿智的人,善于从自己的身上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善于自省。自省使人进步,自省的人容易成功。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于自省。凡是一败涂地的人,大抵都失败于不会自省。正如弘一法师所说:将检点别人的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自省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是对过去的反思。做错了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的情绪是正常人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升华的必经之路。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常常自省,在自省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