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细节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对学得的知识按时去温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抱怨,不正是有修养的君子么?”
这是《论语》的开篇之语,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不但在理性上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基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智者的欢悦。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种高层次的活法。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做事。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真正掌握了,那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这是一个人成长的喜悦。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而且多多益善。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无朋自远方来”,甚至近处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也并不能影响一位有修养的人的情绪。因为在君子的眼里,学习在己,知不知在人,自己的学习与别人的知不知无关。这是一种已消解了名利的学习和做人的自在状态。“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知命”的开阔豁达的境界。
读书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时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和透彻。
这点曾国藩的家书中讲得很透彻,他说,做学问的路子是没有终止的,而总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我往年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以来稍微做得好一些,但还没有做到纯静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日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天临摹字帖100个字,抄书100个字,看书至少做到不下20页,多则不限数目。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100卷,《归震川文集》40卷,《诗经大全》20卷,《后汉书》100卷,都用朱笔加以圈点批札。
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很忙,但我也坚持做完今天的学业,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完。各位弟弟如果能像我一样做到有恒如此,那么虽是四弟这样中等资质之人,也当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资质之人呢?……我日夜反复思索,觉得只以“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殷切希望你们时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心中。
曾国藩在篇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只要有恒,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材,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材。这一观点,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刻苦读书,每日竟达十余小时之多。及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烂熟于胸中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成年以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知道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便发奋地学习起自然科学来。据史书《正欤奉褒》记载:他亲自召见外国传教士中明白自然科学的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人,请他们轮流到内廷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有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就是外出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于公事之余,或每日,或间日,至寓外讲学。康熙帝虚怀若谷,认真学习,甚至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西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没时还不准归寓。每日午前二时间及午后二时间,在帝侧讲欧几里德几何学或物理学及天文学,以及炮术的实地演习的说明。上甚至有时忘记用膳……”
康熙帝不止虚心地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还能礼贤下士向国内许多有学问的人请教。当时有名的数学家陈厚耀,有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他都多次召见,研讨各种学问。他还不耻下问,向梅文鼎请教许多数学、天文学的难题,并认真揣摩,直至达到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为止。
坚持不懈的学习生活,使康熙帝的学问博大精深,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更有造诣。他经常在宫中设立讲堂,为王子皇孙们讲授几何学。每遇王子皇孙玩忽学业,他都严惩不贷。他还披阅了梅文鼎的许多著作,并提出不少具体意见,使梅文鼎都惊讶他的学问渊深。他还接受数学家陈厚耀的建议,编纂了一本集那个时代数学之大成的百科全书《数理精蕴》,书草成后,他亲自审阅,有时已过子夜尚不休息。康熙帝刻苦自励的学习生活和所达到的知识水平,直接促进了康熙盛世的出现。
现在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装饰,凑热闹,以显示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读书就离开了大道。说现代人浮躁,在读书上看得最清,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潜心体味。
宋代大儒朱熹曾用“涵泳”来论读书。所谓“涵”,好比绵绵春雨滋润花草,好比清清渠水灌溉禾苗。春雨滋润花草,太小就难以使花草透湿,而太大就容易使花草倒伏,恰如其分则会使花草浸湿而又滋润。渠水灌溉禾苗,太小就会使禾苗干枯,太多就会使禾苗淹没,恰如其分就会使禾苗滋润而茁壮。所谓“泳”,好比鱼儿在水里游动,好比人在水里洗脚。程颐说鱼儿在潭水里跳跃,显得十分活泼;庄子说在桥上看鱼儿在河里游动,人们哪里知道它们不快乐呢?这是鱼儿在水中得到愉悦。善于读书的人,必须把书籍看成水,而将自己的心智当作花草、当作禾苗、当作泳水的鱼、当作洗涤的脚,这样,才能在享受读书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学问水平和做人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