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跨一步,就成功
8936100000008

第8章 谈用时间(1)

为什么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不过两三天,感觉上却好像两三个星期一样长?

因为内容丰富。

为什么小小的电脑能容纳那么多,而且日新月异,容量愈来愈大?

因为经过了压缩。

为什么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有人的成就却大得多,好像活了别人的两辈子?

因为他们懂得利用时间。

时代不一样了,你可以今天在亚洲,明天在非洲。你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看旁边的“跑马灯”和插播画面。你可以一边做功课,一边下载网上的资料......

你不能再“一时一用”了,你要“一时二用”、“一时三用”。

下面这一章,就谈谈用时间的方法。

取与舍

你舍得吗?

一个加拿大的农民,

被曳引机压住了左手。

四野无人,为了保命,

只好用随身的小刀,

把被压住的拇指和食指切断。

女儿从图书馆抱回一大摞书,砰的一声丢在地板上哭丧着脸说:“才两个礼拜,怎么读得完?”又说英文老师早讲了,她要给他们“上吨”的书去读,还说天天会给功课,就算十题中只有一题没做,也要扣一半的分数。

接着她又抱怨物理老师,说他教得太快了,害她回家要花好多时间一点一点想,才想得通。

开学才三个礼拜,我发现女儿已经瘦了,而且总在夜里两三点钟,还听见她的脚步声。

几乎每个刚进高中的学生,都有这种不能适应的问题。很多初中功课很好的孩子,突然发觉成绩不再那么好拿了,课本的内容加倍了,就算不看电影不上网,都难应付。也可以说,他们的时间一下子不够用了。更可以讲,他们不得不改变过去用时间的方法。

不久以前,我看了一本由女医生艾伦·罗丝曼(EllenLernerRothman,M.D.)所写的《白袍》(WhiteCoat),讲她在哈佛医学院的经历。整本书四百多页看下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到准备参加国家医师执照考试,同学们都紧张得要死。有位学长教大家在空白的表格上精确地列出复习每一科要花的时间。也就是根据距离考试所剩的日子来做读书计划。譬如“组织学”第三章只需要二十九分钟,但是“心脏血管病理学”则要花三小时又五十八分钟。每算好一科要花的时间,都得严格遵守,绝不多花一分钟,也不少念一分钟。

乍看,多呆板哪!他居然会算出来三小时五十八分钟,何不写四小时?不过两分钟之差嘛!

但是细想想,到考试的时间已经在那儿,上帝不会为任何人把太阳下山延后一秒钟。要读的书也已经在那儿,不可能不读还考得好。这两大条件既然都那么没伸缩性,读书计划当然也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于是可以猜想,那些医学院的学生,在面对一摞又一摞的教科书、参考书和滴滴答答的时钟以及攸关前途的考试时,他们的焦虑一定非常严重。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

当然是作取舍!

假使“组织学”的资料是三百页,准备的时间只有二十九分钟,只好用这点时间大略地翻翻以前写的眉批和重点,甚至看看索引和目录,从那里回想一下上课时学到的东西。

我是学艺术的,每次出去写生,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可画的东西太多了,我必须以最快速度,先整个绕一遍,接着选好一个“景点”写生。写生之前又得先看看有多少时间。如果是三个小时,我可以用铅笔起稿,勾好构图,再细细画。相对的,如果只有十分钟,只好连草稿也不打,拿起笔就“速写”;而且大笔挥洒,只画大概,不画细节。

同样的道理,当高中老师开出一堆书单时,难道也要像在小学一样,把每个字都背下来吗?

当然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要学习的东西愈来愈多,也愈来愈会发现,面对大问题时,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取舍。

小学时,课本薄薄的,可以把每个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中学时,课本已经厚得多,又可能“一纲多本”,老师叫大家参考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已经不能全部精读。等有一天,进入大学,选了科系,读文科的不必再念理科,不是自自然然就作了舍弃吗?至于进入社会,又可能因为职业的关系,有了更大的专精与更多“一生再也不会碰”的东西。

人不能“超现实”,当时间有限、工作无限的时候,就得像那哈佛医学院的学生——不能不舍得。

“舍得、舍得”这个词用得太妙了,如果不“舍”,怎么“得”?当你手上拿不下了,只好舍弃一些。

这好比许多考试,题目多到即使你都会,也可能做不完,这时如果遇上不确定的,要“卡”在那儿想,还是立刻跳过,做下一题?

又好比,当数码相机记忆卡已经满了,却发现珍贵的景物时,只好把前面拍的“次要”的东西删掉,留出空间,抓住眼前千载难逢的画面。

更好比最近《读者文摘》上的报道——

一个加拿大的农民,被曳引机压住了左手。四野无人,为了保命,只好用随身的小刀,把被压住的拇指和食指切断。

多惨哪!一刀刀切开手掌,但那舍不是真舍,而是为了进一步地“得到”。

得到生命!

所以为了使自己能在某些科目有特别杰出的表现,每个学生都必须知道舍。选择性地阅读、跳跃式地学习,甚至在必要时,退选一些没有必要的科目。

年轻朋友,请不要怪我居然浇冷水,也千万别说你硬要“全A”!

这世界是公平的,你不能样样都拔尖。

每个人的时间和体力差不多。在未来,只有懂得取舍的人,才能站到巅峰;只有能狠心割舍的人,人可以历劫归来。

一时二用

人人可以一石二鸟

成长是学习用时间,

成熟是懂得用时间,

成功是能够掌握时间。

今天午餐后,我和太太坐在客厅看报,女儿走过来靠在沙发后跟她妈妈聊天,聊了好久好久,又开始抱怨该买运动衣了。我就问:“该买为什么不去买?”

女儿不以为然地说,因为她和妈妈都没空去买。

我又问:“那为什么有空聊天?”

她则一瞪眼,说因为有事要告诉妈妈。

听起来似乎她很有理。但我又接着说:“既然你和妈妈都有时间聊天,为什么不用那时间去买衣服呢?你大可以在车上跟妈妈说话。然后到店里立刻挑,买好就回家。”

可不是吗?算一算,以她下午跟妈妈聊天和抱怨的时间加起来,如果“立即行动”,非但不会误了聊天,而且已经买回了衣服。

我发现大多数时间不够用的人,都因为他们不懂怎样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

我儿子在这个年龄也一样,举个例子——

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半,他说功课少,能早一点睡觉。

我听了很高兴,因为史岱文森高中的功课压力很大,常搞到两三点才能上床,他实在需要抓紧时间,补充一点睡眠。

跟着我听到他开微波炉的声音,隔两分钟又听到他切东西,刀叉在瓷盘上的声音;又隔了好一阵,听见放洗澡水的响声。

再隔了半天,听见他开收音机的声音。

又隔大约二十分钟,突然听见砰的一声。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吵醒,看看钟,已经接近两点了,很不高兴地出去骂他。

他居然理直气壮地说他一点都没浪费时间。开微波炉是为了热火腿,用刀叉是为了把芝士切成小块。后来水声很吵是因为白天上体育,身上痒,要放缸洗澡水泡一泡,开收音机是因为外面已经下了好几个钟头的雪,要听听明天停不停课。后来发现不停,于是收书包。收完书包扔在地板上,所以发出砰的一声。

乍听,他说得一点都没错。问题是,碰上懂得“一时两用”,甚至“一时三用”的人,可能只要用一半的时间,就完成同样的事。

他按好微波炉之后,如果不站在旁边等,而立刻切芝士,东西切好,火腿不是也热了吗?

然后,他可以先去放洗澡水,再打开收音机一边听广播,一边吃东西。再不然,他可以坐在浴缸里听收音机,并想想第二天要带到学校的东西。

因为先想过一遍,收拾书包的时间必定可以缩短。

整个算起来,由于在同一时间都做了两件事,甚至三件事,是不是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这是个高速度的时代,又是个资讯爆发的时代,有永远赶不完的事、吸收不完的知识,所以只有懂得利用时间,在无形中好像比别人多许多时间的人,才能够跑在最前面。

提到资讯,最近我太太也问我为什么做事那么快。

当时我举了个例子,对她说:

“你知道吗?刚才在看电视新闻的时候,我除了烧咖啡,还已经发出去五篇稿子,写了一封信,又看了全球股票市场,而且往台北办公室送了一摞传真。”

我是这样掌握时间的——当电视播广告时,我烧上咖啡,同时按一下笔记本电脑的启动键,接着去传真机上放好文件,拨台北号码,立即按“发送”,并且头也不回地赶到电视前看新闻。这时电脑已经“无线上网”,我一边看电视,一边看邮件,并在下一次广告时段发出短信,同时把咖啡端到椅子旁边。

广告完了,我继续看新闻,并且在不重要的新闻时,将几篇稿子转发出去,同时啜几口咖啡,看一看股市。直到新闻完了,我才回到传真机前,看看东西传出去没有,如果没有,再按“重拨”。于是在短短五十分钟的新闻时段,我既没错过新闻,也没误了工作。

我在同一时间都不止做一件事——

我绝不站在电脑或传真机前等它激活或拨通。也绝不守在咖啡机前,等它把水烧开化为蒸汽,往下凝结成浓缩咖啡。

因为那些机器自己会运作,而运作要时间,绝不会因为我守在旁边快半秒钟。懂得利用时间的人,先要知道怎么操作这些聪明的机器,让它帮你省时间。而不是守在机器旁边,让自己成为机器的仆人。

儿子小时候不懂得用时间,现在可进步多了,我最高兴的是,在台北,有一天我和他进电梯,我先按“楼层”,再按“关门”,他居然纠正我:

“爸爸,你为什么不先按关门,在电梯关门的时候,再利用那几秒钟的时间按楼层,这样可以省好几秒呢!”

于是我得到个结论:

在这飞速进步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被逼得分秒必争。成长是学习用时间,成熟是懂得用时间,成功是能够掌握时间。

静与动

比尔·盖茨的C

“别人学习的时候你学习,

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上网”,

远比“别人学习的时候你上网,

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学习”来得好哇!

最新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出来了,想当然地,又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蝉联冠军。

据说比尔·盖茨在学校的成绩从来没好过,中学总平均是B;刚进哈佛的时候,因为压力太大,得了溃疡性肠炎,不得不回家疗养。第一学期平均成绩更烂,只有C。

你大概要问他既然高中拿B,怎么进得了哈佛。

这就妙了——

他居然在全国会考SAT,拿了全美国前十名的高分。

对比尔·盖茨念书的方法,我不清楚,但我相信他一定是个绝顶聪明,又知道用时间的人。举个例子,我最近看报道,说比尔·盖茨每天早上开车到办公室,并不立刻乘电梯上顶楼办公室,而是坐在车里用手机打重要的电话,以此就可以证明。

想想,他为什么不在办公室打?

那必定因为电话很重要、很机密,或是绝不能被打扰。他知道只要进办公室,就可能有一堆东西等着他处理、有一堆会议和访客等着他应付,或有一群职员想要见他。

单单面对这些冗杂的事情,就会扰乱他的心、影响他的思维。所以,他进办公室之前,先静下心打重要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