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弥勒与诸弟子说法:汝等比丘,当思惟无常之想、乐有苦想、计我无我想、实有空想、色变之想、青瘀之想、腹胀之想、食不消想、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所以然者,比丘当知此十想者,皆是过去释迦文佛与汝等说,令得尽有漏心得解脱。若复此众中释迦文佛弟子,过去时修于梵行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奉持其法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所供养三宝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弹指之顷修于善本来至此间,或于释迦文佛所行西等心来至此者;或于释迦文佛所受持五戒、三自归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起神寺庙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补治故寺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受八关斋法来至我所;或于释迦文佛所香花供养来至此者;或复于彼闻佛法悲泣堕泪来至我所;或复于释迦文佛专意听法来至我所;复尽形寿,善修梵行来至我所;或复书读讽诵来至我所者;承事供养来至我所者。
是时弥勒便说此偈:
增益戒闻德,禅及思惟业,善修于梵行,而来至我所。
劝施发欢心,修行心原本,意无若干想,皆来至我所。
或发平等心,承事于诸佛,饭食与圣众,皆来至我所。
或诵戒契经,善习与人说,炽然于法本,今来至我所。
释种善能化,供养诸舍利,承事法供养,今来至我所。
若有书写经,颁宣于素上,其有供养经,皆来至我所。
绘彩及众物,供养于神寺,自称南无佛,皆来至我所。
供养于现在,诸佛过去者,禅定正平等,亦无有增减。
是故于佛法,承事于圣众,专心事三宝,必至无为处。
阿难当知,弥勒如来在彼众中当说此偈,尔时众中诸天人民思惟此十想,十一(女亥)人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弥勒如来千岁之中,众僧无有瑕秽。尔时恒以一偈,以为禁戒:
口意不行恶,身亦无所犯,当除此三行,速脱生死渊。
过千岁之后,当有犯戒之人遂复立戒。
弥勒如来常寿八万四千岁,般涅罙后遗法当存八万四千岁。所以然者,尔时众生皆是利根,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见弥勒佛,及三会声闻众及鸡头城,及见傧估王,并四大藏珍宝者,欲食自然粳米,并着自然衣裳,身坏命终,生天上者。彼善男子、善女人,当勤加精进,无生懈怠,亦当供养诸法师承事,名华捣香,种种供养,无令有失。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及诸大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十二1《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人前品中》
本文系释迦牟尼佛向弟子讲七佛的出世。所谓七佛,指释迦以前的六位佛,加上释迦佛共七佛,即“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复次三十一劫有佛出世,名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于彼三十一劫内有佛名毗舍罗婆如来出世;于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拘屡孙如来”复于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拘那含牟尼如来至真等正觉;复于贤劫中有佛出世,名曰迦叶;复于贤劫中我(案,释迦牟尼)出现世,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释尊讲解了各佛出生的种姓和成佛道的方式,以及弟子的人数,七佛的侍者名字和各佛的岁数,最后指出,七佛皆有本末因缘,“过去恒沙诸佛,亦说七佛本末。将来弥勒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师子应如来出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承柔顺佛出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末。若光焰佛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名号。若无垢佛出现世时,亦当记迦叶之本末。若宝光佛出现世时,亦当记释迦文之本末。”最后世尊用偈语总结说:
“师子柔顺光,无垢及宝光。
弥勒之次第,皆当成佛道。
弥勒记式师,师子记毗舍。
柔顺记拘孙,光焰记牟尼。
无垢记迦叶,皆说曩所缘。
宝光成三佛,亦当记我号。
过去诸三佛,及以将来者。
皆当记七佛,曩所之本末。”
释迦牟尼佛强调佛名号,其意在于广此经名曰记佛名号,当念奉行。”
(十三)《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八礼三宝品第五十》
本文系解答比丘提出的“劫”有边际是否的问题。全文不长,录人如下: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有一异比丘白世尊言:
“劫颇有边际乎?”佛告比丘方便引譬。然劫数无穷尽,过去久远于此贤劫中,有佛出,号曰俱楼孙至真等正觉。尔时此耆崛阇山更有姓号。尔时罗阅城人民之类,上此耆阇崛山中四曰四夜行乃彻顶。”又复比丘拘那含牟尼佛时,此耆阇崛山更有姓号,尔是罗阅城人民之类,三日三夜行乃至此山顶。迦叶如来出现于世,此耆阇崛山更有姓号,时罗阅城人民之类,二日二夜行乃至此山顶。如我今日释迦文佛出现于世,此山名耆阇崛山,须臾之顷乃到此山顶。若弥勒如来出现于世,此山亦名耆阐崛山。所以然者,诸佛神力咸使出此山在。比丘当以方便,知劫有衰尽不可称计。然劫有二种大劫小劫。若于劫中无佛出世,尔时复有辟支佛出世,此名为小劫。若如来于劫中出世,尔时彼劫中无有辟支佛出现于世,此名为大劫。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劫数长远不可称计。是故比丘,当忆此劫数之义。”尔时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十四)《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九非常品第五十一》
本文介绍阿那邠祁长者四个儿子不信佛法,长者带着他们到佛所听佛讲法,佛向他们讲了信佛的好处,特别谈到了阎浮提的美好世界,描绘了乾陀卫伊罗钵龙无数珍宝积满其宫;蜜缔罗国斑稠珍宝积聚不可称计;须赖吒国宾伽罗珍宝积聚不可称计;婆罗奈国偻怯珍宝积聚不可称计的四大藏国。又说阎浮地男女大小,各各探抱四年四月四日,取伊罗钵藏者终不减少;斑稠藏各来取者不知减少;宾伽罗藏各各取者不知减少;傻怯大藏取者不知减少,佛描绘了将来之世有佛名弥勒出现于世。尔时国界名鸡头王所治处,东西十二由延,南北七由延,人民炽盛,谷米丰登,鸡头王治处有池水,各纵广一由延,金沙在下。优钵莲华、拘勿头花、分陀利华,各生其中,水像金色、银色、水精色、琉璃色。设银水凝冻化成为银,若金水冻化成为金,若琉璃水冻化为琉璃,若水精冻化为水精……尔时有四大城门,银池水中金作门阈,金池水中银作门阈,琉璃池中水精作门阈,水精池中琉璃作门阈……尔时鸡头城中周匝悬铃,是时铃声闻,皆出五乐之音。尔时城中恒有七种之声,云何为七?贝声、鼓声、琴声、小鼓声、圆鼓声、鞞鼓声、歌舞声为七。尔时鸡头城中生自然粳米,皆长三寸,极为香美,出众味上,寻取寻生,皆不见所取之处。尔时有王名攘怯,以法化治,七宝具足……尔时典藏人名为善宝,高德智慧,天眼第一、皆能知宝藏处所,有主之藏自然拥护,无主之藏便奉上王。尔时伊罗钵龙王、般稠龙王、宾伽罗龙王、僳怯龙王,是时四龙王主典宝藏,皆往至善宝典藏所,而语之曰:欲所须者,我等相给。时四龙王,惟愿奉上四藏之宝以自营己,时善宝典主即取四栽之宝,奉上偻怯王金宝羽车。”
佛说偈曰:
伊罗在乾陀,般稠在蜜缚宾伽须赖国,偻怯婆罗国,此是四宝藏,种种藏充满,尔时常出现,功德之所至,奉上彼圣王,金银宝羽车,诸神皆拥护,长者受其福。
佛又说尔时有佛出世,名为弥勒、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教化人民。长者当知,尔时善宝典藏者,岂异人乎,莫作是观。所以然者,尔时藏主者,今长者是也,时儇怯王以金车广作福德,将八万四千大臣前后围绕,往至弥勒所,出家学道。尔时典藏亦复广作福德,亦当出家学道,尽于苦际,皆由长者将道,四子使自归于佛法比丘僧,缘是功德,不堕三恶趣。复缘此德得四大藏,亦缘此报与僳怯作典藏主,即于彼世,尽于苦际。所以然者,归佛法僧其德不可量,其有自归佛法众者,其福如是。是故长者,当慈愍有形之类,求其方便向佛法众。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以上简略地介绍了《阿含经》中记载的弥勒情况,根据这些记载,我们现在可以归纳出这些经典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四部《阿含经》中提到弥勒的经典一共有15部(其中在《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八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四十三》中有2部小经),其中以《增一阿含经》记载的经典最多、最为集中,计有13部之多。其余《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各有一部经记载了弥勒的情况。《杂阿含经》里没有记载,这说明,分属于不同部派的《阿含经》四部中有三部谈论到弥勒。在《增一阿含经》里出现最多,说明大众部是最崇拜弥勒的。大众部之所以崇拜弥勒,这应与它的菩萨乘的思想有关,因为菩萨乘将佛神化,提高了弥勒佛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其它各部则在这个问题上表现不太明显。特别是在《杂阿含经》里不见弥勒的记载,可见根本有部不大关心这个问题。还应当指出,与拥有上千种经文的《阿含经》来说,仅15部经文里谈到弥勒,其数量是很少的,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应是微不足道的。
(二)在《阿含经》有关记载弥勒的经典中,大多数经典仅是提到了几句关于弥勒的话而已,且语焉不详,特别是在一些小经中,如《增一阿含经卷第十一善知识品第二十》、《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第四十二之二》、《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八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四十三》第一部经等等。这些小经在谈到弥勒佛时,往往是以陪衬性的人物出现,基本把它放在了文本的最后而加以叙说,以此来烘托出如来佛的正确、伟大之处,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在一些长文经典中,如《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长阿含经卷第六转轮圣王修行经》等也没有把弥勒佛当作主角来看待。《阿含经》的写作形式多是以“闻如是”的特点来开题,这就表明,此经主要是说的释迦牟尼佛的法语里面所讲的故事,都是与释迦文佛的活动有关,是释迦佛的开示,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是经文的中。
(三)《阿含经》里有三部经典应当特别注意,一是《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八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四十三》里的第二部经,这部经实际上是弥勒佛的本生谈,经中介绍了弥勒佛的出世因缘,特别提到宝岳王的女儿牟尼供养僧宝,受供养的僧人因事佛虔诚,成为灯光佛,而牟尼也因此在来世中变男身成佛道,成为弥勒佛。在《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十不善品第四十八》中除了重复了《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八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第四十三》里的第二部经的故事情节外,更重要是,该经是《阿含经》中惟一的一部以弥勒佛为中心人物、由弥勒佛说法的经典,经中介绍了弥勒成佛后的事情,如人们熟知的“龙华三会”等等,因此与后来流传的弥勒佛经典及故事都有重要的联系,不可轻视。《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十不善品第四十八》里则说,弥勒与释迦佛一样,于兜率天“便降神下应,从右胁生”。“是时修梵摩即与子立字,名曰弥勒,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黄金色。”“尔时弥勒在家未经几时,便当出家学道。”这些虽然看似出自于释迦文佛之口中,但是据有一定的原型,除了释迦佛的生平相似之外,还有世俗人痕迹,它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透露出确有弥勒其人的信息。此外,《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人前品中》也有一定的价值,因为这部经将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七佛”与弥勒佛联系起来,从某个角度来讲,有凸显弥勒佛的意思。
(四)《阿含经》中的弥勒形象是最应该值得提出的一个问题。弥勒在经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根据经文,大概能够作出这样几个回答。1.弥勒是一位历史人物,此说法的证明已如前揭。2.弥勒是佛,他是由菩萨而成佛的。释迦佛在《增一阿含经卷第十一善知识品第二十》中明确宣称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不唯如此,弥勒成佛是经过释迦佛的亲自“授记”,《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谈到弥勒!汝从如来取此金缕织成之衣,施佛、法、众。所以者何?弥勒!诸如来、无所着、等正觉,为世间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从经中可见,弥勒成佛是经释迦牟尼佛的特别关怀和刻意安排的。3.弥勒是未来佛,许多经典都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如《中阿含卷十三说本经》说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长阿含经卷第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云有佛出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十号具足。”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弥勒佛的长寿特点,正是这一点,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加以崇拜。《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四十不善品第四十八》曰将来久远弥勒出现,至真、等正觉,欲闻其变。弟子翼从,佛境丰乐,为经几时”《增一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前品中》言将来弥勒出现世时,亦当记七佛之本未。”等等。4.弥勒佛代表未来,是美好的象征。《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二》中讲,因为尼犍子皈依佛,被弟子所杀,五百童子听说,前来拜见佛,问世尊“如来所可教化尼犍子者,今为弟子所杀,今以命终,之生何处”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结成灭,成须陀恒,必尽其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