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敦煌学与中国史研究论集纪念孙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
9011400000035

第35章 北京图书馆藏《吴和尚经论目录》有关问题研究(1)

郑柄林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北京图书馆收藏敦煌文书《吴和尚经论目录》是晚唐敦煌着名僧人论着及翻译佛经的目录,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大量的佛经收藏目录,如《贞元释教录》等中原地区整理的佛经目录,还有很多敦煌当地收藏佛经的藏经目录,如敦煌研究院藏《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但是作为个人的收藏佛经的目录却还没有见到过,这篇藏经目录是吴法成有关佛教论着和翻译佛经的目录,对于研究晚唐敦煌佛教传播情况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本卷敦煌文书北京图书馆编号为效76号,另一编号为新编876号,陈垣先生《敦煌劫余录》、王重民先生《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等均未着录,敦煌写经缩微胶卷及《敦煌宝藏》等均未收录,所以这是一篇学术界鲜为人知的珍贵的敦煌文书。1994年在敦煌召开的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日本学者上山大峻所撰《关于吴和尚(法成)的新资料效76》一文公布这篇文书中的部分内容,并对吴和尚进行了研究,认为吴和尚就是吐蕃统治敦煌到归义军初期活动在敦煌佛教教团中着名佛经翻译家吴法成,0这篇文书的公布和研究引起了敦煌学界的高度重视。笔者曾参与此会并与会议间隙从上山大峻手上看到了这篇文书的原卷照片,惜当时无法阅读到原卷并弄到释文,只能根据上山大峻先生公布的部分资料对文书中的部分问题作一些研究。而后《九州学刊》6卷第4期刊登了方广铝博士关于这篇文书的研究论文,论文中刊布了这篇文书,故又根据方广铝博士的录文作了部分补充,但是总体研究内容还是原来的样子,仅作了部分文字性修改。

吴和尚,敦煌碑铭赞中有其邈真赞,称之为译经三藏吴和尚。根据上山大峻的研究,吴和尚就是中唐吐蕃到归义军之际活跃在敦煌译场的着名佛经翻译家吴法成和尚。从敦煌文书的记载得知,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名僧唐悟真、曹法镜等都是吴法成的弟子。我们又根据王尧先生的研究,吴法成即藏族僧人管法成,在藏文佛经甘珠儿和丹珠儿中都保存有其翻译的佛经和着述。若王尧先生的研究成立,那么吴法成就是敦煌文书中记载最为详细的活动在中唐敦煌译场的着名藏族佛经翻译家,研究这位活动在晚唐敦煌地区的藏族着名佛经翻译家的论着及译经目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吴法成的生平事迹看,吴法成不但是一位佛经翻译家,而且是一位佛学教育家,在敦煌的开元寺等所办的法会中为敦煌的僧尼讲授《瑜伽师地论》等,敦煌文书中就保存了许多吴法成讲经时寺学学生所作的笔记。应当说吴法成是藏族历史上一名最值得研究的人物,他的贡献不但将汉文梵文佛经译成藏文,而且把藏文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在藏汉文化交流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吴和尚经论目录》与吴和尚

根据上山大峻先生《关于吴和尚(法成)的新资料效76》一文得知,《吴和尚藏经目录》由两件文书粘贴而成,共六纸,又前五纸(计105行)和后一纸(24行)组成,首尾残缺。前五纸,方广锡博士推定为归义军初期灵图寺藏经目录,后一纸上山大峻先生确定为《灵图寺藏吴和尚经论目录》,上山大峻在会议学术报告中将《灵图寺藏吴和尚经论目录》全文刊布,现依上山大峻报告中录文将其录文移录于下:

1.咸通六年正月三日,奉处分吴和尚经论。令都僧政法镜2.点检所是灵图寺藏经及文疏,令却归本藏。诸杂蕃汉经3.论抄录,以为籍帐者。谨依处分,具名目如后:

4.《瑜伽藏论》壹佰卷,《释论》壹佰卷,竹绣帜拾枚。又零《瑜伽论》

5.肆拾叁卷,《成维(惟)识论疏》漆(柒)卷,蕃《大宝积经》两夹,共6.壹部,并经绢贰。又辛(新)写白纸《瑜伽论》叁拾伍卷,并白7.布仆壹。又《金刚旨赞》壹卷,又《金刚旨赞抄》伍卷,又《瑜8.迦(伽)论分门图》捌卷。巳上经论并灵图寺知藏恒安记。

9.番(蕃)《根本部律摄颂疏》壹夹。又《对法论》并《律摄颂开提(题)》

10壹夹。《佛地经疏》壹夹,重。《法数》并《小论》壹夹。又《辩中边11.论颂详释》叁本,共壹夹,并经绢。又《金刚旨赞》壹夹,并12.绢。又《庄严论》壹夹。《拾(十)地论》并《解深密经》共壹夹。

13又《别解脱戒疏》壹夹。《宝云经》壹夹。《尼律经》壹夹,14.并绢。《阿毗达摩集论》并《释论》壹夹,并绢。《迦叶所问15.释经》壹夹。《宗伦(轮)论》并《道乾(稻澂)经疏》壹夹。又《佛地经疏》壹夹。

16.《五蕴论疏》等壹夹。《拾(十)地经疏》壹夹。蕃《瑜伽论》肆夹。

17汉《辩中边论释》陆卷。《佛地论》壹部。《成维(唯)识论》两卷共18壹部。《大庄严论》两卷壹部。《中观论》肆卷共成19.壹卷(部)。《摄大乘论释》壹部。又《摄大乘论释》两卷共壹20.部。上下各五卷。《佛藏经》壹部。蕃《大宝积经》壹部,共21.陆夹。内肆夹有锦绢。《解深蜜(密)疏》两夹,内壹夹有白丝绢。

22.诸杂小蕃经无头尾者壹夹,诸杂汉经无头尾者壹23.(夹)......夹子壹,大木函壹......小函子壹......前伏(后缺)第5行“《成维识论疏》漆卷”句中之“维”应作“惟漆”应作“柒”。第6行“辛”应作“新”。第8行“瑜迦”应作“瑜伽”。第9行“番”应作“蕃”,《对法论》疑作《百论》,“提”当作“题”第12行、16行之“拾地经”应作“十地经”。第15行“伦”当作“轮”,“道乾”应作“稻澂”。第17行之“维”应作“惟”。第19行之“卷”应作“部”。第21行之“蜜”应作“密”。

《吴和尚经论目录》在部分经目前标有“蕃”或“番”等字样,表明这些经是藏文经卷,如“蕃《大宝积经》两夹共壹部并经绢贰”、“番《根本部律摄颂疏》壹夹……蕃《瑜伽论》肆夹”、“蕃《大宝积经》壹部共陆夹内肆夹有锦绢”等。其次藏文佛经在装订方式上也区别于汉文佛经,汉文佛经一般来说都是卷轴装,而藏文佛经皆为板夹装,这一点在经目中也可以看出来。第9行《对(百)法论》到第16行《拾(十)地经疏》,虽然未在经名前标以“蕃”字,但从其排在“番《根本部律摄颂疏》壹夹”之后,皆为板夹装看,这些都是藏文佛经。在经目中汉文佛经经名前标有“汉”字,说明这些佛经都是汉文佛经。或者不注明“汉”字,在装订方式上为卷轴装,像第4行至第8行中,除藏文《大宝积经》外,皆为卷轴装,表明这些佛经是汉文佛经。

根据上山大峻、吴其昱等先生的研究,中唐敦煌着名的吴和尚有二,一是吴洪辩,归义军初期出任河西都僧统;其次是吴法成,是归义军初期敦煌地区译经三藏,曾翻译《诸星母陀罗尼经》、《萨婆多宗五事论》、《菩萨律仪二十颂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八转声颂一卷》、《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等,讲的经主要有《瑜伽师地论》等,集经有《大乘四法经论及广释开决记一卷》、《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一卷》等。吴法成的生平事迹在邈真赞中有记载,主要有两个写本:P.4640《故吴和尚赞文》一宗外晓,三藏内持。叶流宝字,传译唐书。浚不可测。戎王赞普,瞻仰禅墀。诏临紫塞,鸿泽乾熙。黄金百溢(镒),驱使亲驰。玄门至妙,浩涣称奇。归身唐化,溥福王畿。太保钦奉,荐为国师。请谈惟识,发耀光辉。”P.4660张球撰《大唐沙州译经三藏大德吴和尚邈真赞》:“西天轨则,师谓深知。八万既晓,三藏内持。桧叶教化,传译汉书。孰能可测,人皆归仰。圣神赞普,虔奉真如。诏临和尚,愿为国师。黄金百镒,驱使亲驰。空王志理,浩然卓奇。自通唐化,荐福明时。司空奉国,固请我师。愿谈唯识,助化旌麾。2913咸通十年张球撰《大唐敦煌译经三藏吴和尚邈真赞》,这篇邈真赞的文字内容与P.4640号基本相同。从这三篇逻真赞得知吴法成的主要贡献是翻译佛经,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深受吐蕃最高统治者赞普的赏识,下诏奉为国师,归义军时期被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重用,荐为国师。关于吴法成的生平事迹,上山大峻《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研究》、吴其昱《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传考》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关于吴法成和尚在敦煌的本寺,都没有人进行研究,本文重点对吴法成在敦煌的本寺根据敦煌文书进行力所能及的考证。

由《吴和尚经论目录》记载得知,咸通六年这次清检的是收藏于敦煌灵图寺中的吴和尚所藏经论,法镜等人对吴和尚所藏经论点检整理,这篇经目就是都僧政法镜在整理吴和尚藏经之后所登记出来的目录。从经目第8行“以上经论并灵图寺知藏恒安记”句推测,吴法成在敦煌的本寺是灵图寺。或许在张道真为三界寺收集古坏经文时,这批吴和尚藏经连同点检经目一同转人三界寺藏经中,所以敦煌三界寺藏经中保留有大量吴法成的译经及讲经资料。关于这一推测还可以从敦煌文书中保留下来有关吴法成的译经、讲经、着述等资料中得到证实。关于吴法成的资料,第一类是有吴法成的名字并有时间的文书,主要有P.2794《大乘四法经论及广释开决记一卷》首署“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集”,尾署“癸丑年八月下旬九日于沙州永康寺集毕记”。癸丑年,即833年。北京图书馆藏余字15号、S,5010号两卷《诸星母陀罗尼经》末尾均题“壬戌年四月十六日于甘州修多寺翻译此经”,壬戌年即842年jR2073《萨婆多宗五事论》前署“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多寺译”,末尾题“五事论一卷,丙寅年五月十五日于大蕃甘州张掖县译”,丙寅年即846年。4587《诸星母陀罗尼经》前署“沙门法成于甘州修多寺译”,末尾题有大中十一年五月廿六日阳英德题记,这卷书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僧人的抄写法成翻译的佛经。其次敦煌文书S.2138、P.2759、P.2827、P.3548等四个卷号抄本《诸星母陀罗尼经》首均署“沙门法成于甘州修多寺译”。以上敦煌文书写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从这些文书得知当时吴法成主要在敦煌的永康寺集《大乘四法经论及广释开决记一卷》和甘州的修多寺翻译《诸星母陀罗尼经》和《萨婆多宗五事论》等。

张议潮收复敦煌建立归义军之后,吴法成主要活动在敦煌地区,其讲授和翻译的佛经是《瑜伽师地论》,S.3972《瑜伽师地论卷四十》末尾题“大中十一年四月廿一日比丘明照写,大中十一年岁次丁丑六月廿三日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于沙州开元寺说毕,丑年六月廿二日说了”。S.5309《瑜伽师地论卷三十》末尾题“比丘恒安随听论本。大唐大中十一年岁次丁丑六月廿日,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于开元寺说毕记”。书道博物馆藏《瑜伽师地论卷卅五》末尾题“大唐大中十一年十月六日比丘明照就龙兴寺随听写此论本记,大唐大中十一年十月十日,三藏和尚于开元寺说毕”。大谷二乐庄藏《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分门记》末尾题“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述,僧智慧山”。山本悌二郎藏《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卷四十一及北图237号《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末尾有题记称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述,比丘智慧山随学听记。P.222《瑜伽师地论分门记》题记称“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述”。由这些写经得知吴法成在大中十一年前后在敦煌的龙兴寺、开元寺讲了一次《瑜伽师地论》,在同期虽然没有吴法成的题名,但是我们推测也是吴法成讲授的经。上图131《瑜伽师地论》卷廿一有大中九年后四月十五日比丘智慧山的题记。S.4667《瑜伽师地论》卷十三、卷十五有丙子年四月十三日福慧题记。上图藏132《瑜伽师地论》卷廿一有大中十年四月廿三日题记。山本悌二郎藏《瑜伽师地论》卷卅三、卅四、卅七及大谷家二乐庄《瑜伽师地论》卷卅九皆有大中十年六月沙门智慧山听学书记题记。三井八郎右卫门藏《瑜伽师地论》卷、《瑜伽师地论》卷廿二、大谷家二乐庄藏《瑜伽师地论》卷廿三为大中十年十月、十-月恒安随听题记。S.735《瑜伽师地论》卷廿八为大中十一年五月明照听写记。俄藏1610《瑜伽师地论》卷册四为大中十一年九月明照听写记。北图232《瑜伽师地论》卷卅一有丁丑年七月十日一真随听记。北图闰字98号《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有戊寅年后正月廿二日说四十一卷手竟记。戊寅年即858年。此卷虽然没有随听人名,毫无疑问是吴和尚讲经所用。北图1200同经卷四十三有题记“大唐大中十二年二月十日,沙州龙兴寺沙门明照于开元寺随听写记”山本悌二郎藏同经卷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分门记有题记“大中十二年四月一日沙门智慧山随听策记”。

大谷家二乐庄藏同经卷五十二有大中十二年六月十一日智慧山随听记。富冈谦藏同经卷五十三有大中十年六月智慧山随听记。北图菜字25号同经卷四十八有大中十二年八月五日明照随听记。书道博物馆藏同经卷五十二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岁正月廿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就贺跋堂,奉为皇帝陛下宝位遐长,次为当道节度愿无再障,早开河路,得对圣颜。及法界苍生,同沾斯福,随听写毕”。散881同经卷五十二题记“大唐大中十三年己卯岁正月廿六日沙州龙兴寺僧明照随听记”。散882同经卷五十二题记“大中十三年龙兴寺僧明照随听写,八月五日于开元寺三藏和尚法成说毕”。这些《瑜伽师地论》抄本题记虽然没有记载到是吴法成所讲授,从有吴法成讲经题记的同经推测应是吴法成的讲经记录。由此得知吴法成从大中十年到大中十三年在敦煌的龙兴寺、开元寺、贺跋堂等地连续数遍讲授《瑜伽师地论》。敦煌文书中保存了大量同一时期的《瑜伽师地论》各卷抄本,有智慧山、随藏、悟真、谈讯、福慧、明照、法镜、法海等僧人的随听写记。除了讲授《瑜伽师地论》之外,还讲授其他经。R2886《叹诸佛如来无染着德赞》署“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P.4882《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署“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P3950《菩萨律仪二十颂一卷》题记“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译”,同卷《八转声颂一卷》,王重民认为是法成译。P.2139《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题记“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译”。以上数卷是有法成署名翻译的佛经,还有数卷没有法成署名,但是根据我们推测是法成所讲授的佛经:P,2404《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一卷》末尾题“癸丑年十月上旬八日于沙州永康寺集讫故记之”。北图246《四分律戒本疏卷一》题记“丁卯年十一月十八日僧常证于讲堂下书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