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大汉天福拾嗣年岁次丙午(949)八月丁丑朔廿二日戍戌,敕河西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现察处置、支度、营田、押蕃落等使,光禄大夫、特进、检校太傅、食邑壹阡户、食实封卷伯户、谯郡开国侯曹厶之世再建窟檐记。[M]
949年担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是曹元忠,但他直到后周显德二年(955)正月才得到归义军节度使的正式任命,[45]因此这件文献中曹元忠的职衔是其在境内的自称,但在节度使的基础上仍带有观察处置、支度、营田、押蕃落等使。[66]
在莫高窟第444、431窟的窟檐题梁上,分别有北宋初年归义军节度使曹延恭、曹延禄时期的题记,红底墨书,今合抄于下:
维大宋开宝九年岁次丙子(976)正月戌辰朔七日甲戌,敕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兼中书令、谯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三百户曹延恭之世创建纪;维(大)宋太平兴国伍年岁次(庚)辰(980)二月甲辰朔廿二日乙丑,敕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谯郡开国公、食邑一阡伍伯户、食实封七伯户曹延禄之世创建此窟檐纪。事实上,太平兴国五年(980)二月廿二日曹延禄还没有得到宋朝的正式官职任命,《宋大诏令集》卷240收录有太平兴国五年四月丁丑颁布的《沙州曹延禄拜官制》云:
权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谯郡男曹延禄,义勇立身,忠贞挺志;奕世统临于沙漠,乃心倾向于阙庭;奉正朔于惟恭,修职贡而不怠;纯诚益着,茂典犹稽;宜加节制之名,以重蕃宣之寄,可检校太保、沙州刺史,充义勇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营田押蕃落等使。
不管是宋朝在该年四月授予曹延禄的义勇军节度使,还是二月曹延禄自己在莫高窟第431窟窟檐上所题的归义军节度使,其所兼使职是均为瓜沙等州观察处置、营田、押蕃落等使,支度使可能是被略写了。曹氏归义军末期的节度使曹宗寿、曹贤顺,在宋辽史籍中均有出现,但他们具体所兼之使职则因查史籍与敦煌文献及石窟题记的阙载,不得而知。
最后需要指出,尽管归义军节度使兼领了观察处置、支度、营田、押蕃落等各种使职,但每个使职仍然各开幕府,分置僚佐。
四、归义军节度使称王现象
从张承奉到曹氏时期,归义军节度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是称王。苏莹辉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对张承奉及曹氏归义军节度使的称王问题进行了考证,认为曹议金、元忠、延禄、宗寿、贤顺等五位节度使称过大王。[69]荣新江在考察归义军节度使称号时,也把大王作为称号的一种,并说最突出的倾向是作为归义军节度使,却号称大王,反映了曹氏归义军政权独立性的一面。”[7]这种称王现象从晚唐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时起,至五代北宋曹氏多位节度使,确实表明归义军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据P.4640V《己未至辛酉年(899-901)归义军军资库司布纸破用历》记载,庚申年(900)六月“十七日,金山传处分,楼上纳粗纸壹帖”,联系到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并称帝王一事,此处之“金山”,似为金山王,指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果若如是,则大约在900年他就已经开始称金山王了。P.3718《河西节度押衙知应管内外都牢城使张良真生前写真赞并序》记载他于“金山王时,光荣充紫亭镇主。”P.4654《归义军节度衙前都押衙充内外排阵使罗通达逸真赞并序》亦云洎金山王西登九五,公乃倍位台阶,英高国相之班,宠奖股肱之美”,是说金山王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成为九五之尊的帝君之后,任命衙前都押衙罗通达为宰相。前揭破用历亦曾多次提到都押衙罗通达,再联系该历中的“金山传处分”一语,似表明张承奉在登基之前已称金山王。又,杨秀清揭出P.4044《修文坊巷社再缉(葺)上祖兰若标画两廊大圣功德赞并序》中有“奉为我拓西金山王永作西垂之主”之语,并据之认为张承奉称拓西金山王在金山国立国之前。[71]此条资料至为重要,黄永武在影印《敦煌宝藏》时,恰漏掉了整整一张胶片;经査缩微胶卷,当以杨氏所揭出者为是,其功善莫大焉。[72]张承奉在原来“金山王”称号的前面又加上了“拓西”二字,这为曹氏归义军首任节度使曹议金的“托西大王”称号找到了渊源。
910年,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在金山国时期,他使用过一枚“金山白衣王印”。P.4632P.4631《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白帝敕宋惠信可摄押衙兼鸿胪卿知客务》中多处钤有“金山白衣王印”,[73]肛03174《西汉金山国主张承奉敕行都录事麴再诚可摄正十将》亦铃16方“金山白衣王印”。[74]从给宋惠信的敕文看,张承奉已改称西汉金山国圣文神武白帝,但印章却仍为金山白衣王印,可能是使用称帝之前称王时期的旧印章。911年,金山国与甘州回鹘战败,张承奉取消了西汉金山国的国号,降为西汉敦煌国,自称天王。S.1563《甲戌年(914)五月十四日西汉敦煌国圣文神武王敕准邓传嗣女自意出家》上钤有3方“敦煌国天王印”。[75]不过,自从张承奉独立建国之后,其称王或称帝已不属于藩镇节度使自称王号或帝号的范畴了,另当别论。
曹氏归义军初期,曹议金称托西大王,[76]应是对张承奉“拓西金山王”称号的继承。莫高窟第55、100、108、401、454窟曹议金供养人画像题记均称他为托西大王:
故敕河西陇右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托西大王讳议金供养;故敕授河西陇右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州节度使检校中书令......大......伟议金;敕河西陡右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州节度使西大王讳议金供养;敕……拓西大王谯(郡)……(曹)议金一心供养;皇祖敕河西陇右伊西庭楼兰金满等州节度使检校侍中兼中书令(托)西(大)(王)讳议金。[”]
又榆林窟第16窟洞口有曹议金的供养人画像题记,也提到他称托西大王:
敕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托西大王谯郡开国公曹议金一心供养[78]
曹议金“托西大王”的称号,在敦煌文献中亦有出现,如P.3882《元清邈真赞并序》云:
府君讳元清,字大静,即前河西一十一州节度使承天托西大王曹公之亲外甥也。[79]
此处在“托西”之前又加“承天”二字。又P.3720《河西管内都僧统阴海晏墓志铭并序》载其“孙节度押衙充壮武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中丞上柱国陈(阴)子升,则府主托西大王曹公弟(第)十三之婿也。”苏莹辉在他的系列论文中曾多次指出,曹议金称王不仅见诸于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而且还有正史依据,并以之来说明曹议金称王不是在归义军境内之自称,而是出自后唐中央朝廷之授命。[%其实不然,试看苏氏所录《旧五代史唐明宗纪五》天成三年(928)五月的一条资料:
辛亥,沙州节度使曹义金加爵邑王。
苏莹辉认为曹议金被后唐明宗加封了王爵,其实这是苏氏点读致误,史书原文为:
辛亥,f州节度使曹义金加爵邑。王晏球上言,受收夺得定州北西2关城。[81]
按,王晏球为后梁、后唐时期着名战将,《旧五代史》卷64、《新五代史》卷46皆有传。928年五月曹议金被后唐加封爵邑,应是指其爵位从谯郡开国侯升为谯郡开国公,并增加食邑的户数。前揭榆林窟第16窟曹议金画像题记中称他为“托西大王谁郡开国公”,这种既称王又称公的爵号混乱现象,印证了曹议金从后唐朝廷那里只得到了谦郡开国公的封爵,但他却在归义军境内又自称更高一级的托西大王,当然这一王号显然是对张承奉“拓西金山王”的一种沿袭。
荣新江曾考证指出:“从964年开始,曹元忠又继曹议金之后,号称起大王来。”1821根据目前所见的敦煌文献与画像题记,还未见到曹元德、元深称王的资料。曹元忠一方面继承了乃父曹议金“托西大王”的称号,如Ch.00207《马、骆驼图》中有一些杂写文字,其中写道:
敕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托西大王曹元忠与敕受凉国夫人浔阳翟氏……183]
又Ch.00207v(BM.SP77v)《宋乾德四年(966)五月九日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夫妇修北大像功德记》前题:
大宋乾德四年岁次丙寅五月九日敕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托西大王曹元忠与敕受凉国夫人浔阳翟氏因为斋月,届此仙岩。[84]
除了称托西大王之外,曹元忠更多的是称敦煌王与西平王。S.2687《宋乾德二年(964)四月廿二日归义军节度使敦煌王曹元忠之凉国夫人浔阳翟氏巾题记》首云:
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公之凉国夫人浔阳翟氏,敬造五色绣经巾一,施入窟内。[85]
又P.2703有两件《舅归义军节度使敦煌王曹元忠状》,是曹元忠以舅舅的身份写给甘州回鹘可汗的状文,末尾署舅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冬敦煌王曹元忠状[秘]。
又S.5973有两件《宋开宝七年(974)归义军节度使敦煌王曹元忠舍施回向疏》,末尾分别署云:
开宝七年正月曰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元忠疏;开宝七年二月日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元忠疏。[87]
就在这一年(974)六月六日,曹元忠卒于敦煌。太平兴国五年(980),宋廷得知曹元忠去世的消息,“赠元忠敦煌郡王”,[M]由此可以确知,曹元忠称“敦煌王”是其在境内的自称,直到死后他才真正得到宋朝褒赠的王爵。
与敦煌文献中出现的“敦煌王”称号所不同的是,在莫髙窟供养人画像题记中,曹元忠却是以“天册西平王”、“西平王”的身份出现的,这种现象颇值得玩味。第454窟雨道南壁的第四身供养人画像题记云:
叔父敕推诚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天册(西)(平)(王)(讳)元(忠)(供)(养)[89]天册西平王有时径称为西平王,如第427、437窟曹元忠的供养人.画像题记及窟檐题梁写道:
……(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曹元(忠)一(心)……;维大宋乾德八年岁次庚午(970)正月癸卯朔二十六日戌辰敕推诚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曹元忠之世创建此茗檐纪;……归义军节……西平王曹元忠供养。[90]
曹元忠的天册西平王、敦煌王的称号,为其子曹延禄所承用。S.5917《某年六月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状》题云:
六月日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天册西平王曹延禄状[91]
莫高窟第342窟也有“……西平王曹延一心供养”的题记。[92]至于曹延禄称敦煌王,S.4400《宋太平兴国九年(984)二月廿一日归义军节度使敦煌王曹延恭镇宅文》、P.2649《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归义军节度使敦煌王曹延禄祈祷文》均记载到他称敦煌王,又P.3576《宋端拱二年(989)三月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设斋舍施回向疏》末署:
端拱二年三月日弟子归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曹延禄疏[93]
榆林窟第35窟供养人画像题记云:
敕推诚奉化功臣归义军节度瓜沙等州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番(蕃)落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王谯郡开国食邑一千七百曹延样一心供养[94]
此外,莫高窟天王堂塔内东壁门楣上方的墨书功德记中有“敦煌王曹圣天公主”与“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敦煌口(王)曹延”的文字,[95]当为曹延禄无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宋朝,为了拉拢归义军以牵制西夏,不仅追赠已经去世的曹元忠为敦煌郡王,而且在“咸平四年(〖001),封延禄为谯郡王。”[%]对曹延禄谯郡王的封赠,是中原皇朝首次赐予归义军节度使正式的王爵称号。不过,次年敦煌发生内部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宋都开封,节度使曹延禄被害,侄曹宗寿上台。他在境内沿用了父祖们的“敦煌王”称号,《辽史圣宗纪五》记载统和二十四年(1006)八月:
是月,沙州敦煌王曹寿遣使进大食马及美玉,以对衣、银器等物踢之。
曹寿即曹宗寿,其称敦煌王在敦煌文献中也有记载,如电322两件《宋咸平五年(1002)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与夫人泛氏捐经题记》分别题云:
.施主敦煌王曹宗寿与济北郡夫人汜氏同发信心,命当府匠人编造快子及添写卷轴,报恩寺藏迄。维大宋咸平五年壬寅岁五月十五日记;施主敦煌王曹厶与济北郡夫人汜氏同发信心,先命当府匠人编造快子,后请手笔添写新旧经律论等,通共成满报恩寺藏教迄者。维大宋咸平五年壬寅岁七月十五日记。[w)1014年,曹宗寿卒,其子曹贤顺(又作曹顺)继任归义军节度使。辽圣宗开泰八年(1019)正月,辽朝正式赐“封沙州节度使曹顺为敦煌郡王”。[9]在次年,《辽史圣宗纪七》又记载到辽朝与归义军之间的互使交往,其中两次提到曹贤顺“敦煌郡王”的爵号:
[开泰九年(1020)秋七月]甲寅,遣使踢沙州回鹘敦煌郡王曹顺衣物;[九月]乙亥,沙州回鸦敦煌郡王曹顺遣使来贡。[100]由于归义军晚期出现回鹘化倾向,[11]故辽朝把归义军称作沙州回鹘。显然,辽朝把敦煌的归义军政权视作为独立的馆家,因此将之列入《辽史属国表》中,并给予王爵的封赐除了以上各种王爵称号之外,在一些敦煌佛经文献上还钤有一枚“瓜沙州大王印然而目前所见的这枚印章全部盖在佛经之上,没有任何显示印章使用者的痕迹。据王艳明考证推断,该枚印章的使用者为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自称为“瓜沙州大王”;同时他排除了曹贤顺称瓜沙州大王的可能。[104]我同意曹宗寿称瓜沙州大王的论断,不过其子曹贤顺也很可能会继续使用这个王号,因为归义军节度使一人使用几个王号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在传世史籍中,《宋史夏国传上》又记载到西夏仁宗天圣“八年(1030),瓜州王以千骑降于夏。”[105]吴广成在他的《西夏书事》卷12中将瓜州王比定为曹贤顺,然而曹贤顺此时为归义军节度使,并被辽朝封为敦煌郡王,甚至还有瓜沙州大王之称号,不应再为低一级别的瓜州王。李正宇则又推断该瓜州王为沙陀李氏。归义军末期曹贤顺为节度使,治沙州其“弟延惠为检校刑部尚书、知瓜州”,[1OT]“瓜州王”或许可能为曹延惠之王号。若排除了曹贤顺为瓜州王的可能性,这一问题的讨论已不属于归义军节度使称王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