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国学精粹
9211000000016

第16章 孙子兵法(1)

孙武(春秋生卒年不详)

孙子是军事史上最负威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而且对中国之外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孙子兵法》对军事战略提出了很概括的见解,它的内容是许多不受时间限制的作战指导原则,而不是应付种种具体情况的详细的建议和忠告。从这个方面说,它是名副其实的兵典,学者和军人总能从中获得教益。

——美国著名学者波拉克

孙武,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的一生除了立下赫赫战功之外,更主要的是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军事理论,被誉为“武圣人”,历代思想家、军事家无不对他推崇备至。

孙武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形成军事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常引用《孙子兵法》作为自己的军事行动的理论根据;汉代以后,更是被视为指导战争的金科玉律。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孙子兵法》一直是军事家必读的教科书。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现在已经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流传。法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20年前能见到这本书,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结局。”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书。不仅如此,《孙子兵法》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

凡读过这部兵法的人,无不倾心于其深邃高妙的思辨内容、博大精深的军事理论,以及凝练隽永的文学语言。其问世虽久,但书中所包容的哲学思维,以及在这些哲学文化意识指导下所阐述的战争规律和原则,至今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被称为令人叹为观止的罕世之作。

《孙子兵法》全书共分13篇,有6 000余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这部书基本上是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来组织的,使兵法各篇既能各自独立成章,更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呈现。

第一《计篇》,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以及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孙武认为,在开战之前,必须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做周密的研究和比较,认真地实行谋划,以便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义、天时、地利、将帅、法制。对这些条件胸有成竹,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在战争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研究策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第二《作战篇》,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士气低落、补给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攻。从速胜的思想出发,孙武反对以当时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反对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物资,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厚赏士兵,优待俘虏,用缴获来补充壮大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迅速战胜敌人。

第三《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善之善者”,不损伤自己的兵士将帅,迫使敌人不战而降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至于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通过政治攻势和外交手段来征服敌人,其次才是武装力量。孙武在此篇中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第四《形篇》,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还要等待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兵力不足就防守,兵力有余就进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第五《势篇》,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做到以一当十,所向无敌。造成这种“势”,首先要给自己创造条件,使本身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其次,要“择人而任势”,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指挥士兵作战灵活自如,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

第六《虚实篇》,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第一,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第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孙武指出,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要从分析敌情出发,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

第七《军争篇》,论述如何争夺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的主动权。孙武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各诸侯国的政治动向,熟悉地形,使用向导。其次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第三,要求指挥正确,机动灵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第八《九变篇》,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孙武强调,将帅考虑问题要兼顾有利和有害两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斗争目标,采取不同的斗争手段;要立足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不能存侥幸心理。还要克服偏激的性情,全面冷静地考虑问题。将帅要从实际出发处置问题才能战胜敌人,所以对于国君违背实际的命令可以不执行,因此,他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

第九《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还论述了军队在山地、江河、沼泽、平原四种地形,以及各种特殊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孙武还提出了31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把看到、听到和侦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只有掌握真实的敌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作战方案,获得胜利。

第十《地形篇》,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有利之处。孙武认为,深入敌国等于把士兵置于死地,他们会迫不得已拼死作战,发挥更大的战斗力,而且,深入敌国,还可就地补充军粮,士兵因为离家太远而不会逃散,服从指挥,一心一意作战,从而夺得战争胜利。

第十一《九地篇》,论述军队在9种不同战略地形下进行突袭作战的指导原则,特别强调要根据官兵在不同作战区域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确保在战略进攻中实施突然袭击以取得成功。

第十二《火攻篇》,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孙武认为,火攻着眼点在于摧毁敌人的人力、物力和运输线,其方法必须变化运用,而且应该注意防备。除了发火的器材必须平时有准备,纵火还要选在天气干燥和刮风的日子。实施火攻必须和士兵的进攻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十三《用间篇》,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孙武十分重视间谍的作用,认为军队应当依靠间谍提供的情报而采取行动,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孙子兵法》是一部理论体系完备、历史影响深远的军事学术名著,是春秋以来战争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典兵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千百年来,这部书以“兵经”、“第一部战略学著作”见称,不仅为中国的历代兵家所重视,而且被世界公认为成就最高的古典兵学体系之一。《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战略和战术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因而也成为现代管理学者经常阅读的重要文献。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推动了古代中国辩证思维的发展,它所表达的思想理论,也是中国古代辩证法的一个源头,具有很高的哲学研究价值。

《孙子兵法》为何魅力无穷

美国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詹姆斯·克拉维尔在他1981年版《孙子兵法》一书的序言中说:“我深信,如果我们现代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们研究过这本天才的著作,那么,越南战争可能不会弄成那个样子,我们也许不会输掉朝鲜战争……而且两次世界大战很可能得以避免……”

克拉维尔先生的论断可能带有过多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色彩,因为作为历史现象,越南战争、朝鲜战争,更不用说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一系列不以军事政治领袖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但是,他强调《孙子兵法》对当代战争与和平的重大意义,这一点是完全正确的。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将相和学者都曾热衷于研究《孙子兵法》。自从这本书于法国大革命前夕率先译成法文(后来又译成其他西方文字),西方人破天荒第一次“发现”了古代中国震撼人心的兵法智慧。

当世界进入20世纪时,西方人“重新发现”了孙子。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杰出的英国军事思想家利德尔·哈特就发现,“孙子的现实主义和中庸之道”与克劳塞维茨的“绝对”战争观念截然相反,而后者曾统治西方军事思想,并且在战争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利德尔·哈特这位“大战略”和“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说,他在20多年中论述的战略战术原则几乎全部体现在孙子的13篇之中。

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所谓“核时代”,西方某些战略家再一次“重新发现”了孙子,把他的思想看做解决核冲突的最佳出路,于是有了“孙子核战略”之名,指的是核威慑,而不是所谓“克劳塞维茨核战略”所提出的打核战争。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如“财富500强”的老总们,惊喜地发现《孙子兵法》是赢得当今激烈商战的强大武器。于是,人们看到近些年来在日本等地有关这个主题的文献如潮水般涌来,使读者眼花缭乱。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舞台上经济竞争的加剧,这一趋势必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