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璐璐的父母发现,璐璐在马路上行走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他们屡次教导,也没有什么效果。父母很焦急,也很担心。于是有一次,父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行人因闯红灯而被汽车撞死的事故,就指给孩子看,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从此牢记在心,再也不敢违反交通规则了。
这种血的事实会给孩子极大的刺激和深刻的教训,也许比父母的各种说教都有效。
教育家认为,没有表扬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棒喝”的教育同样不会成功。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个性具有多样性,这就注定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
有个别的孩子,对父母的正面劝导总是无动于衷,执迷不悟。
作为父母,对这些孩子光进行正面教育,发掘他的闪光点,使用赞美式的教育方法,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采取“当头棒喝”式的教育方式,作一番严厉的批评、斥责甚至惩罚,也许能使他们从迷途中猛然惊出一身冷汗,从而接受教育。
而且过分表扬和夸奖,也容易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变得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认为老师、父母都不如自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样的孩子踏入社会,就会发现自己并非天才,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都可能面临重重困难。而当头棒喝法正是克服“骄、娇”二气的良药。
有的时候,孩子的行为危害到他们自身或别人的安全,父母就不能不用惩罚手段,当场进行制止。比如自己的孩子蛮不讲理地打别的孩子,父母看到,就有必要突然对其进行呵斥,以及严厉的批评。
在心理治疗中,“当头棒喝效应”有时也有其独特作用。
比如,王强患了强迫症,洗一件衣服要一小时,还喜欢反复关门……一天,父母把心理医生请到家里。晚上7点,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王强又借口衣服脏了得赶紧洗,便认真地洗起上衣来,连搓带冲洗,翻过来、倒过去,折腾起来没完没了。心理医生突然在茶几上用力一拍,大声说:“王强,够了!”王强大吃一惊,惊恐地停下来,看着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夺过他的上衣,高声对其父母说:“你们看,这件上衣我是看他前天才穿在身上的,根本不脏。”并迅速地把衣服清洗、拧干、抖开,递给王强,“看看,跟你花20分钟洗的效果一样。”把衣服挂出去以后,心理医生对其父母悄悄说:“以后你们一发现王强有这种症状,就这样提醒他,多做几次,慢慢就会有效果。”果然,父母多次这样做,6个月后王强的症状就消失了。
当然,教育孩子时,负面刺激要注意适度,应当合情合理、公平、准确,要避免主观、武断和随意。
心理知识:
佛教中有一个宗派叫“禅宗”。禅宗有一种观点:佛法不可思议,不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甚至一开口就会错,一用心也会错,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感觉去体悟。
为了打破学佛者的执迷,禅宗有一个特别的促使学生开悟的方法叫“当头棒喝”。就是在合适的时机,对执迷不悟的弟子用呼喝和棒打的方法,以强烈的刺激,促使他突然开悟。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强烈的刺激可以促使个体在突然之间打破僵局,走出心理的误区,并且把这叫做“当头棒喝效应”。
62.让孩子厌恶坏事——厌恶效应
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对不好的事情产生厌恶,而防止孩子去做坏事。
家教启示:
厌恶可以使人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中国古时候的人就懂得这个道理,并用于心理治疗。
有一个酷爱吃猪肉的人,后来发展到逢人便叨叨“吃肉、吃肉”,像念经一样让人厌烦,他自己也十分痛苦。家人请了很多医生治疗,并无好转。
后来请到了当时的名医夏子益诊治。夏子益让他家人准备了一副“良药”端给病人,这副“良药”就是爬满蛆虫、恶臭熏人的腐肉。病人见了“良药”,顿时皱眉恶心,不再说“吃肉”了。以后每当发病,就照此法治疗。几次下来,病情就痊愈了。
同样道理,根据厌恶效应,现代心理学家有时利用镜子改变人们的行为。
纽约的一栋摩天大楼的电梯按钮总是坏得很快。人们虽看见电梯按钮已经亮了,还是要再按一下才安心。管理者在电梯旁贴很多告示,都没有效。后来一位心理学家在电梯门上装了一面大镜子,就轻易解决了问题:只要一站到镜子前,原先熙熙攘攘的人群马上就变成了绅士、淑女,耐心地等候电梯。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谁都希望在别人面前呈现美好的形象,很少有人会故意做出某些恶形恶状。他们出现这种恶形恶状,只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而已。而镜子则使人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行为,因此也会促使人们表现出比较好的行为。”
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蛮不讲理发脾气时,父母可以在事后,把他们的行为模仿给他们看,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说给他们听,让孩子像照镜子似的了解自己当时的不良形象,从而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厌恶,从而在今后改正这种行为。
不仅如此,利用形成厌恶的条件反射,并佐以健康的文体活动等方法,可以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美国教育影片《时钟的柳橙》中,就针对有暴力倾向的少年,强迫他们在看到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力镜头时,给他们以厌恶刺激。这样“治疗”几次后,这些少年在实际中看到暴力行为时,就会莫名其妙地头痛,或者浑身不舒服,从而彻底厌恶暴力、远离暴力。
根据这个原理,父母对于想要禁止孩子做的事情,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事情的危害性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孩子对事情产生深深的厌恶心理,从而自觉地去抵制。
,比如,父母担心孩子吸毒,就可以向孩子生动地描绘吸毒的危害,可以采用看录像的形式。就是要让孩子知道,毒品会让人身体形成依赖,产生一些可怕的症状。在肉体上:呼吸加快,食欲减退,腹痛腹泻,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肌肉震颤,手脚发抖,起鸡皮疙瘩,浑身肌肉酸痛,不知道胳膊手脚放在什么地方舒服,皮肤有蚂蚁爬的感觉,有时候还会钻心地痒,甚至骨头都痒;流鼻涕流眼泪、多汗、出汗;排尿困难,体重急剧下降等。在精神上:表现出强烈的渴求、焦虑、烦躁不安、失眠,更可怕的是,可能出现冲动和攻击、自残等行为。
通过生动的介绍,孩子会对毒品的危害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以及深深的厌恶,这样在面对别人的教唆和诱惑的时候,就容易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从而自觉地去抵制。
心理知识:
厌恶,是人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情绪。厌恶心理具有种类和程度的差别,既有强烈的,如看见就想呕吐,听到就觉浑身痛苦难忍的;
也有程度轻微的,如不大合得来,不想见面,等等。对于厌恶的人或事,既有采取敬而远之、畏惧、回避等消极办法的,也有采取攻击性的积极办法的。
厌恶情绪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大好的情绪。因为讨厌别人,似乎说明你有偏见,是个任性、固执的人。不过,仔细分析厌恶的心理活动,我们会发现,厌恶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就是厌恶回避本身可以产生自身防卫的效果。“厌恶”、“讨厌”等判断的产生,本身就说明: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是经过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盲目的行为。
社会学家发现,高级动物类人猿和低级动物蛇相比,类人猿具有丰富的厌恶情绪,因此它会避开强敌,不会在那些不可能取胜的搏斗中身负重伤甚至丧命。而蛇呢?只要开始与对手搏斗,它就会拼尽力气,不会相机而逃,结果常落得惨败的下场。这说明蛇不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手的能力。
同样道理,在人类社会里,性格内向、生性老实的孩子同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相比,虽然缺乏积极性、进攻性,但也有一个优点,就是行为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对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判断往往比较客观。所以,他们具有很好的防卫本领,不会为不可能取胜的“搏斗”而弄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