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安:安邦定国
9445100000021

第21章 安抚百姓(3)

二是减免租税以劝农。文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免除郡国的贡献,以施惠天下;令列侯就国,以解除吏卒给费之苦。文帝二年十一月日食,文帝诏令各级官员“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接着,又下令释免在郡国官署因谪罚作劳役的百姓和百姓所借贷的种食,当年又赐天下农民田租之半。文帝的诏令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而民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朝原来规定的田租征收额是十五税一,减免租税之半则是三十税一。后来,文帝接受晁错“欲民务农,在于贵粟”的建议,令民入粟于边、于郡县以拜爵除罪。结果,国家的粮食储备大大增加。文帝于十二年又下诏减免天下租税之半。诏书说: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第二年,文帝又下诏全部免除田租,直到景帝即位后又令田半租,其间免除田租达13年之久。

文帝上述的劝农务本政策又与其他一系列政策配套,如减轻徭役,倡导节俭,减省国家财政开支,减少刑罚以及与匈奴和亲,等等。总之,为劝农务本政策的实施创造了一个宽松安定的环境。

文帝时务农力本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文帝个人励精图治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关系。文帝后元年(公元前163年)因连续几年收成不好,加之水旱疾疫之灾不断,民食寡乏。文帝于是特地下诏,命丞相、列侯、博士会集研究,是不是百官俸禄支出过多,从事工商末业的人太多,以粮食酿酒浪费太多,家畜饲料粮太多?等等,并从中查找原因,提出积极合理的对策。

◎故事感悟

文帝在诏书中说:“朕夙兴夜寐,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恻怛不安,未尝一日忘于心。”这确实不是自诩之词,所以班固的赞语说:“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这代表文帝的安民政策还是成功的。

◎史海撷英

汉文帝安南越

南越国是汉朝时期岭南地区的第一个王国,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由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建立的,赵佗自称“南越武帝”。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赵佗接受了“南越王”的封号,从此“称臣奉汉约”,成为西汉王朝下的一个属国——南越国。吕后统治的时期,对南越实行了经济封锁的政策,赵佗便以兵戎相见,准备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公元前180年,吕后驾崩,文帝刘恒即位,改变了扼杀南越的政策,采取安抚政策,向南越提供发展生产所需的铁器、农具、马牛羊等。同时,文帝还派人修葺赵佗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祖坟,置守邑,岁时祭祀。又撤掉了进攻南越的军官,拜赵佗的兄弟做官。然后,又遣陆贾再次出使南越。

在汉文帝诚意的感召下,赵佗谢罪称臣,从而再次为汉朝赢得了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到武帝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

◎文苑拾萃

汉文帝

(宋)王安石

轻刑死人众,丧短生者偷。

仁者自此薄,哀哉不能谋。

露台惜百金,灞陵无高丘。

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

盐铁之议民之疾苦

◎用兵以得民为先,安民乃能御侮。——刘溪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汉武帝时大臣。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终武帝之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

西汉昭帝在位期间,曾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到长安开会,会议的主题就是询问百姓疾苦,讨论盐铁官营及其他财政措施,史称盐铁之议。

汉武帝统治时期,曾重用桑弘羊、孔仅和东郭咸阳等兴利之臣,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盐铁和酒类官营,实行算缗告缗等。这些措施,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充裕的物质基础。由于这些财货多取之于工商业者,所以当时号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但是,汉武帝后期,开始对外征伐漫无节制,政治腐败又使盐铁官营成了扰民、虐民的弊政,如铁器苦恶,价格高昂,主管官员废公谋私,强迫农民冶铁煮盐等,从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至武帝晚年,已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社会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农民的反抗斗争也越来越频繁,从而迫使武帝不得不改弦更辙,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下诏禁绝苛暴,不得擅兴赋役,致力农耕,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

昭帝即位时尚且年幼,霍光便秉承武帝的遗诏辅政。他继续推行武帝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从而与桑弘羊等人发生分歧。为了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意见,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霍光以昭帝的诏令,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会议盐铁。郡国贤良文学和桑弘羊就汉王朝的内外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贤良文学集中抨击盐铁官营等措施,他们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就在于国家经营盐铁的经济事业,所以要求废除盐铁、酒榷、均输等一系列措施。对此,桑弘羊坚决反对,他认为,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是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是抗击匈奴、消除边患的经费来源。

于是,双方就对待匈奴的政策又展开了辩论。贤良文学主张偃兵休士,厚币和亲;桑弘羊则反对以德政感化,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卫汉王朝的安全。此外,双方还就施政方针和治国思想、农业的基本政策等进行了辩论。后来,桓宽根据会议的记录,并加以推衍和增广,写成《盐铁论》一书。

盐铁会议也是西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汉朝统治者为克服武帝晚年“海内虚耗”的危机进行政策调整的努力。会议所出现的分歧,以及就此而展开的激烈讨论,都反映了西汉统治阶级内部对武帝晚年以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同认识,以及由此提出不同的治国政策。贤良文学信奉儒家,在辩论中不乏迂腐之见,但他们都来自民间,比较能体察到社会的实际状况,他们的意见也反映了百姓的疾苦;而桑弘羊坚持原来的政策方针,尽管从大道理上来说可能是真知灼见,但他没有看到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经过汉朝连年出兵的打击,匈奴已经不再构成威胁,而民不聊生、经济凋敝则成了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实行增加百姓负担的经济措施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不但反映了桑弘羊头脑僵化,也暴露了他的狭隘私心。然而,对于封建国家来说,盐铁官营的确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霍光虽然支持贤良文学的意见,但并没有贸然取消盐铁、均输等措施,只停止了酒类的专卖。

◎故事感悟

盐铁会议是西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盐铁会议肯定了“与民休息”的必要性;但桑弘羊却没有看到国内的形势在变化,因此使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了一次挫折。但他的说法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史海撷英

汉武帝移民屯边

汉武帝在位期间,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一定的胜利后,为了巩固边防,从根本上解决边防军的粮食供应,便在桑弘羊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大规模地执行汉文帝时期晁错提出的募民屯边的办法。

汉武帝初年,已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募民10万,屯于卫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徙关东贫民七十多万至今甘肃一带。在桑弘羊任大农丞后,又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先派吏卒五六万人到今甘肃永登一带屯戍,接着不断扩大到上郡(今陕西馁德东南)、西河(今内蒙古东胜县)及新建的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均在今甘肃境内)四郡,人数增加到了六十多万人。

这样大规模地进行移民屯边,不仅开发了西北边疆的农业生产,就地解决了边防军的粮食供应,还加强了西北的边防,巩固了对匈奴战争取得的战果,所以这一政策在当时的边防建设上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文苑拾萃

《盐商妇》节选

(唐)白居易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好衣美食有来处,亦须惭愧桑弘羊。

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

唐太宗从政安民

◎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汉书·食货志上》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是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时,中华大地是一片萧瑟。经过隋末的灾荒和战乱,黄河以北地区已是人烟稀少,江淮之间更是遍地荒凉。持续了数年的唐初统一战争,更如雪上加霜。据史书记载,从洛阳向东直到大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唐太宗深知,广大百姓饱受战乱的折磨,渴望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他决定采取“抚民以静”的治国之策。

所谓的“静”,最初主要指不进行对外战争,使百姓减少兵役、力役负担。

唐太宗即位后不久,北方的突厥就大兵压境,一直打到渭水之北。唐太宗力主议和,与其订立了“便桥之盟”,突厥撤回。事后,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我新即位,为国者要在安静。”“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

此后不久,“静”又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