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诚,诚实无欺
9447500000016

第16章 诚实传佳话(1)

孔子不懂不装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博学多才,他常常带着弟子周游各国讲学。

一个炎热的夏天,孔子带着弟子子路,乘坐一辆马车,前往齐国讲学。马车过了几座桥,拐过了几道弯,停在了三岔路口的大槐树下。树下有一村翁在卖茶水。他看到马车停下来,就招呼他们喝茶。

孔子下了车,走到村翁面前,很有礼貌地打听去齐国的路。村翁认出了孔子,拿起大碗茶递给孔子和子路,说:“先生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说得对极了。世上的学问,一个人不能都了解,要了解它,就必须学习,不耻下问。”孔子子说:“是的,就拿种地来说,我不如农夫;盖房,我不如泥瓦匠;做家具,我不如木工。”

孔子不但教育学生树立诚实的学习态度,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回,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正在辩论问题。这两个孩子各自坐在一块石头上,就像真正的学者一样,认真地争论着什么。

孔子看了,觉得挺有趣,就对跟在身后的子路说:“咱们走了大半天,也该休息一下了。过去听听孩子们在辩论什么,好不好?”

子路撇了撇嘴说:“两个黄毛小子能说出什么正经话来?”

“掌握知识可不分年龄大小。有时候,小孩子讲出的道理,比那些愚蠢自负的成年人要强得多呢!”

子路听出孔子话里有话,脸红了一下,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别别扭扭地跟着孔子走了过去。

来到树下,孔子站在一边,认真地听了一会儿。他看两个孩子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就问:“你们在争些什么呀?”

两个孩子瞥了孔子一眼,没顾上理睬他,仍然争论他们的问题。

子路在一边生气了,他喝道:“你们这两个毛孩子,真没有礼貌!孔老夫子问话,你们怎么睬都不睬?”

孔子止住子路,和蔼地说:“我叫孔丘,是鲁国人,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也想参加进来,你们看可不可以呀?”

其中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噢,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好吧,就请你来给我们评一评,看谁说得对。”

另一个孩子也跳起来说:“对,让他来评评,肯定是我说的对!”

孔子笑着说:“你们别着急,一个一个讲。”

先前那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说是早上近,他说是中午近。你说说是谁对呢?”

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这个问题我过去没有考虑过,不敢随便乱说。子路,你能回答吗?”

子路在老师面前不敢信口开河,只好也老实地摇了摇头。

孔子转过脸来对两个孩子说:“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

第二个孩子抢着说:“我先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远,中午太阳近吗?”

第一个孩子接过来说:“他说得不对,你看,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一个菜盘那么大。谁都知道:近的东西大,远的东西小。所以,当然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了。”

说完,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说道:“好了,现在我们的理由都讲过了,你来评评谁对吧。”

这下子可把孔子难住了,他反复想了半天,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理,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

两个孩子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你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说完就转身跑去玩耍了。

子路望着他们的背影,不服气地说:“您真应该教训他们一顿!两个小毛孩子,您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他们镇住。”

孔子说:“不,如果不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不懂,我们怎么能听到这一番有趣的道理呢?在学习上,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这一点,你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故事感悟

孔子作为儒家圣贤,学问非常广博。但他对自己没有搞懂的事情,不文过饰非,而是非常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懂,这是十分可贵的!

◎史海撷英

孔子周游列国

春秋后期,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在自己的父母国——鲁国负责司法的大司寇任上,与鲁国的执政季桓子严重对立,干不下去了,只得带着数十个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希望能说服所到国的诸侯,让他入仕,推行他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纲领。

◎文苑拾萃

牛耕的出现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用牛耕地的呢?有的说出现于两汉中叶,有的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还有的说早在商朝就开始了,说法不一。

在人类历史上,牛被驯养为家畜是很早的事了。最初,人们是为了食用牛,后来为了敬祖祭神,也把牛作祭祀的牺牲,再后就是用来驾车。用于耕地在世界耕作史上是较晚的事,而中国的牛耕较外国要更晚一些。

主张用牛耕地始于西汉中叶的人们,主要是根据我国古代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赵过始为牛耕”说。《汉书·食货志》中记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这便是我国史籍明确记载的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的牛耕技术。

东汉时期,王景、任延继续在庐江郡、九真郡推广牛耕技术,因而《后汉书·五行志》开始有“牛疫”的记载。这表明,西汉中叶以后的一段时间,由北到南已广泛地推广牛耕。江苏徐州、山东滕县、陕西绥德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更是生动而真实的记录。

诚实无欺的司马迁

◎善观人者,观其所言而已矣。——章学诚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10岁时,跟随当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到京都长安,开始诵读古文。20岁开始漫游,几乎走遍全国各地,考查了一些名山大川、历史古迹,访问了一些遗闻旧事,收集了丰富的史料,广泛地接触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丰富了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38岁时,继承父业,被任为太史令,得以尽读史官所藏图书、秘籍、档案及各种史料。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7岁时,李陵深入匈奴,因众寡悬殊,后继无援,兵败被俘,投降匈奴。他为李陵辩护,说了几句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第二年被处宫刑。

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他忍受了这奇耻大辱。两年后出狱,被任为本来由宦官充当的中书令,他更加发愤著书。55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划时代的巨著。

司马迁写《史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朋友前来探望,两人寒暄了几句后,司马迁便又伏案书写,手不停挥。朋友就拿起司马迁写好放在一旁的书稿,读了起来……

那位朋友读着《李广列传》,见司马迁在传记里描写李广退敌、脱险、射虎,件件写得神采飞扬,惟妙惟肖,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佩之情。

朋友读完后,说,“你那么爱戴李广,为什么还写这个呢?”司马迁停住笔,凑过来一看,原来朋友是指他在文中写了李广公报私仇等缺点,司马迁还没回答,朋友又开口了,他说:“这样写将军的缺点,流传后世,岂不有损将军的形象吗?”

“我写的是历史,信,是第一条,怎能以个人爱憎去歪曲历史真相呢?”司马迁反问道。

“啊,原来如此!”朋友明白了。果然,司马迁同情项羽,却也详细地写出了项羽必然失败的命运;司马迁厌恶刘邦,但也写出了他必然成功的条件。朋友点点头,望着正在写作的司马迁,暗暗称赞:“他真是一个诚实的人啊!”

◎故事感悟

司马迁能成为一代史学大家,正是靠着他在治学上的诚实严谨才成就了《史记》这部鸿篇巨制。司马迁在创造过程中历尽了千辛万苦,但他不气馁、不阿谀,终于留给了后人这部真实可信、言辞凿凿的巨著!

◎史海撷英

汉景帝驾崩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患病。而且病势日益加重,景帝自知不行了,便在临终前对太子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意思是说,做人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景帝似乎已经感觉到,太子刘彻有许多异于自己的品质的,因而把天下交给他是放心的,路还是让他自己走吧,多嘱咐也无益。

不久,汉景帝病死在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谥号“孝景”皇帝,“景”为布行刚义的意思。太子刘彻随后即皇帝位,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汉武帝。

◎文苑拾萃

《史记》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原名为《太史公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樵称:“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鲁迅则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诚实无欺的谢弘微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二程粹言·论道篇》

谢弘微(生卒年不详),陈郡阳夏人也。祖韶,车骑司马。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谢弘微是东晋时孝武帝女婿谢混的侄儿。他一生中不移志、不贪财,受到人们的称赞。

东晋末年,谢混因参与反对刘裕的活动而被迫自杀。为此,孝武帝命令其女儿晋陵公主回宫中居住,并让其女儿与谢家断绝婚姻关系。公主在离开谢家时,决定将全部家产委托给谢混的侄儿谢弘微管理。

谢弘微一下子接受了一项万贯家财,光是家中的奴仆就有几百人。对此,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谢弘微从此交了财运,有了这笔财产,几辈子也够吃够用了。

谢弘微却没这么想。在他接管了这笔财产后,并没有据为己有。他精心地管理着这笔家产,自己在生活上仍然如同以往一样节俭。平日里,从不乱花人家一个钱,即使用了一个钱、一尺布,也都一一记在账上。

后来,刘裕当了皇帝,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只得离开皇宫,重新回到谢家。这时,谢弘微捧出几年来的账目,一一请婶婶清点过目。婶婶看到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账目又一清二楚,感动得泪流满面。她提出要把一部分财产分给侄儿,但谢弘微坚持分文不收,婶婶从心底里感叹他真是个不移志、不贪财的好侄儿。

不久,婶婶病逝。乡里人认为,谢混没有儿子,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她们尽可以把能搬动的东西拿走,而如住宅、田园等多少应留一些给谢弘微了。哪知,谢弘微仍然不要任何财产,反用自己的钱安葬了婶婶。

谢混的大女婿殷睿是个有名的赌徒。他听说谢弘微不争财产,便将谢混家剩下的全部家产用去还了赌债。对此,谢混的两个女儿因受到谢弘微行为的影响,并未计较。然而,乡里的一些正直的人对此有些气不公,有的还故意讽刺谢弘微说:“你倒捞了个廉洁的好名声,可谢混家的财产全都扔进赌场了,你替别人管的什么家呀?”

谢弘微听了并不介意,只是解释说:“以前人家托我管家,我管住了,以后这个家是她们姐妹的嘛。她们都不介意,我怎么能唆使她俩互相去争呢?再说,在亲戚之间争夺财产是最无聊,最不道德的事。金银财产固然重要,但人的志向、品德更重要啊!”

谢弘微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了他视“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的高贵品格。

◎故事感悟

“金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做人、做事就要像谢弘微这样坦诚相待、无愧于心啊!

◎史海撷英

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士族豪门凭借特权,过着贪婪腐朽的生活,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浙东地区的赋役更是日益苛重。新安太守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企图利用传道聚众反抗东晋朝廷,被司马道子诱杀。其侄孙恩逃入海岛翁州(今浙江舟山群岛),聚众百余人,伺机复仇。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孙恩从会稽(今浙江绍兴)起兵反晋,东南八郡纷起响应,朝野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