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精:精益求精
9451300000005

第5章 千锤百炼始见金(3)

兵部主事听了这番话,才明白萧显为什么不肯在短期内写匾的原因了。不过,他对刚写好的五个大字非常满意,连连说:“很好很好,依我看此匾定能传之后世,光照千古啊!”

第二天上午辰时,兵部主事率众官兵在东门前的“悦心斋”酒楼盛宴款待萧显。酒过三巡,宾主下楼赏匾。望着箭楼上的新匾,兵部主事和众人都发现“下”字少写了一点。这时一个士兵气喘吁吁地禀报说,前来替皇上视察匾额的葫辽总督已到城外的欢喜岭了。萧显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命书童端来墨盆,让人从酒楼找来麻团抹布捆好,浸在墨盆当中,待全部浸透,用二尺见方的棉布包好,用尽平生力气,将墨团向“下”字投去,只听“彭”的一声,再看“下”字一笔不缺。兵部主事和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等大家清醒过来,止不住异口同声地称赞:“萧大人真是一掣万钧,巧夺天工啊!”

◎故事感悟

萧显为了写好这五个字,竟准备了两个多月。他研究前人的法帖墨宝,是要把五个字的形体结构摆布好;读古人的诗词,是为了开阔胸襟,涵养气势;耍弄扁担,实际是锻炼臂力,使他的背笔技艺能运用自如,落笔有神。萧显这种一丝不苟、刻意求精的精神令人由衷地敬佩!

◎史海撷英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又称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

是时,蒙古瓦剌部落太师也先的部队进攻明朝,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攻明。宦官王振不顾朝臣的反对,鼓励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七月,英宗命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自己率军50万亲征,出居庸关。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员。

明军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时,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明军被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杀死,明英宗也被瓦剌军所俘虏。

◎文苑拾萃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茫茫大地,关隘无数,敢称“天下第一”的只有地处万里长城龙首的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于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年)矗立在山海关,至今已历经六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岁月悠悠,这块巨大的匾额与巍峨的城楼浑然一体,向世人昭示着中华民族敢为人先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山海关的镇关之宝。

施耐庵密林观虎

◎心有征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也,缘目而知形可以。然而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薄其类然后可也。——《荀子·正名》

施彦端(1296—1371年),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一说浙江钱塘人)。元末明初作家。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三次写到了老虎。一次是解珍、解宝两兄弟猎虎,一次是黑旋风李逵沂岭杀虎,一次是景阳岗武松打虎。这三次都把老虎写得栩栩如生。尤其是武松景阳岗打虎一章,更是把那个吊睛白额的老虎写得活灵活现,虎虎而有生气。然而,你可曾知道,作者施耐庵为把老虎写“活”,曾冒着生命危险细致入微地观察老虎的故事吗?

早在施耐庵写作《水浒传》之前,梁山英雄的故事已在民间广泛流传。在写作《水浒传》的过程中,施耐庵为了在小说中突出梁山英雄的神威,他计划在作品中多次写到打虎的场面。但是,他本人从来未见过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及捕食的情形,都是凭传说和想象有一个大概印象,更没有见过猎人打虎的场面。他感到,这样很难写出老虎的凶猛,更难描绘出李逵、武松等打虎英雄的勇敢和威风。

于是,施耐庵放下笔,翻山越岭,在深山老林中走访了众多的猎户,向他们请教老虎的外貌、动作、神态、捕食情况及猎手们和老虎搏斗的情形,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下笔之后,施耐庵感到仅靠第二手资料来描写老虎还是难以传神,要在作品中写出活的老虎、活的英雄,必须亲自观察、了解老虎的外貌、神态、捕食动作等。

这一天,施耐庵打听到一个老虎经常出没的山林,便悄悄来到林中,选择了一株大树,顺着树干爬了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着四周,等候老虎的出现。

这时的林中,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一阵轻风吹过,只有树叶发出“簌簌”的声响。忽然,一只小鹿“嗖”地从眼前窜过。紧接着,随着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树丛中跃出一只斑斓猛虎,如箭一般向小鹿扑去。未等施耐庵回过神来,老虎已将小鹿撕扯得皮开肉绽,生吞活剥地吃下肚去。

这密林中刹那间发生的故事,施耐庵看得目瞪口呆。直到老虎去后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跑回家中,详细地记下老虎扑食的动作和神态。然后,他又根据记忆中老虎的特征,用纸扎了一个老虎扑食的模型放在书案上揣摩,并且喂养了一只猫,细细观察猫与老虎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反复描绘它们的形象。

由于施耐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对老虎的外形、动作、啸声……观察入微、了如指掌,所以,在《水浒传》中,写到景阳岗打虎时,才将老虎的凶猛写得逼真、形象、绘声绘色,从而反衬了武松的英雄本色,令人百读不厌。

◎故事感悟

为了让老虎的形象跃然纸上,施耐庵冒着生命危险隐蔽在老虎常出没的地方,细致入微观察老虎的“一举一动”,才成就了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水浒传》。这种勇于实践、精益求精的精神堪称文学创作的典范。

◎史海撷英

“锦衣卫”与东西厂

明朝初年,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就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共为48处。

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从而建立了12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东厂是在明成祖的时候(1420年)设立的。东厂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命于明成祖,后来统辖权逐渐转移到宦官的手中。

东厂的“锦衣官校”(特务人员)侦察访缉的范围十分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处处有他们的踪迹。他们得到消息后,也会立即密报给皇帝。因此,当时事无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写有“朝廷心腹”的大匾。

◎文苑拾萃

中国四大名著开篇词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水浒传》: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讶求鱼橼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西游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精益求精造就兰州牛肉面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格言

于右任(1879—1964年),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而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职,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如今,牛肉面已经成为风靡全国的大众美食。而它从百姓寻常食品成为名声远播的名吃,是有一个过程的。

1915年,甘肃人马保子因家境十分贫寒,迫于生活压力,开始在兰州市的繁华街道沿街挑担叫卖一种自制的食品“热锅子面”。当时,马保子挑着一个担子,担子的一头放着提前拉好、煮好后特意凉好的面条,另一头放着一个小炉子,上面热着牛肉汤,旁边则放着牛肉块、白萝卜、蒜苗等一些辅料。当有客人来吃面时,马保子就拿出担子一头的面,放在另一头一直在小火炖热的汤里回热,然后再放入白萝卜、牛肉块等调料。这样的面食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四年后,马保子靠挑担子卖面赚了些钱,于是,他就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面店——“马保子牛肉面店”。马保子为了更加精益求精,又开始在牛肉汤中加入羊肝子汤等。这样,牛羊的鲜味和在一起,再将汤澄清,于是就变成了正宗的清汤。而且,当时的牛肉面所用原材料也都是十分讲究的。

据说,马保子当时所用的面粉是来自北山、皋兰等地所产的冬小麦,提取其60%的面粉,揉制成面团。在和面时,淋入温盐水,拌成絮状,再揉和均匀。而蓬灰是用戈壁滩所产的蓬草烧制出来的碱性物质,加到面里,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香味,且能使面韧而有筋道。

不但主料有所讲究,其他各种辅料也丝毫没有马虎。马保子面馆的面条所用的辣子都是当时最好的羊角辣子,像白萝卜、香菜、蒜苗等材料,也都是用天然纯净水,农家肥浇灌的。如此精心加工牛肉面的面馆,所处路段繁华,牛肉面做法考究、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所以“马保子牛肉面店”一开张就吸引了许多客人。

解放以后,马保子的儿子马杰三正式继承父业,同时又开了两三家马保子牛肉面馆。而这时,马保子牛肉面在兰州已是相当有名了。

但是,牛肉面真正开始被更多的外地人所熟知还是在1946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