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在施行后,受到了包括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究竟新历是好是坏,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汉武帝组织了一次为期三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还特授落下闳以侍中之职。然而落下闳却辞而不受,隐居于落亭。
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个节气中,位于奇数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又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这种方法显然要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加合理。
为了满足制历的需要,落下闳曾亲自制造了一架符合浑天观点的观测仪器,即浑仪。据推测,落下闳的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
通过实际天文观测,并参阅历代积累的天文数据,太初历第一次记载了交食周期,为135个朔望月有11.5个食季,即在135个朔望月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可知1食年=346.66日,比现代测量值大不到0.04日。循此规律可预报日月食。
太初历所测五星会合周期与现代测定值相比较,误差最大的火星为0.59日;误差最小的水星,相差仅仅0.03日,已属不易。
另外,作为基本数据,落下闳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沿用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才被一行重新测定的值所取代。
由此可以说,太初历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要素,如二十四节气、朔晦、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从而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
出于政治原因,太初历的朔望月数值特意附会了81这个数字,这也使其精度反而低于颛顼历。
◎故事感悟
落下闳一心治学,辞官不受,这种为了心中事业不断钻研进取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能企及的。在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编制了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成的历法,为后世的历法工作奠定了基础。
◎史海撷英
落下闳提出浑天说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过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使用了两千多年。他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才由一行重新测过。
落下闳创制的浑仪(包括浑天仪和浑天象),形象地展示了宇宙的模型。通过长期的观测和科学运算,落下闳用事实论证了浑天说理论和天体运行规律,最终制定出优于其他17种历法的“太初历”,是浑天说对盖天说有力的否定。
◎文苑拾萃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是,我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也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圣手华佗精心钻研医术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华佗
华佗(145—208年),东汉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字元化,三国时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五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关羽在樊城一战中,右臂被毒箭射中,而且箭毒已渗入骨头,整个右臂已青肿,不能活动。关羽为了不贻误战机,不肯撤至荆州休息。全军将士都为关羽的伤势着急时,有一个医生来到了中军帐前,愿为关羽治病。
这位医生看过伤势之后,决定立刻对关羽的手臂进行手术,可又担心关羽受不了疼痛。关公笑着说:“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
于是,关羽喝完几杯酒后,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让医生进行手术。这医生用一把锋利的刀将皮肉割开,见到箭毒果真已渗入骨头,就用刀在骨头上刮箭毒,窸窸有声。箭毒刮干净后,敷上药,用线再将皮肉缝好,顺利地结束了手术。又过了些日子,关羽的箭伤果然痊愈了。
后人有诗说: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若无多。
神感罕及唯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这位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正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
华佗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是一位精通医学经典著作、并且深谙养生之道的书生。他淡薄名利、不求富贵,沛相陈宫曾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想召他做官,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他钻研医术,宁愿在民间做个医生,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他行医的足迹遍及现在的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深受群众敬爱,享有很高的声誉。
大家知道,在给病人动手术前,麻醉师一般会根据需要对病人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有人以为麻药是近代才有的,其实早在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中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华佗就已经在使用全身麻醉病人的方法了。
前面讲的“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可能有些传说的成分。但史籍《后汉书》中记载,华佗在遇到身体内部发生病变、针灸、吃药都不见效用的患者时,都会先让病人用酒将自制的麻醉药麻沸散和匀服下。过一会儿,病人渐渐醉倒,没有知觉时,他再用刀在患病的部位割开皮肉,患处有脓液或积水,就想办法取出。如果是肠胃的疾病,则先将肠子截断、清洗,去除积聚的脏东西或是其他引起疾病的东西,然后再缝合,涂上他自己配制的药膏,四五天以后伤口就会愈合,再过一个月创伤就会完全平复。
从科学的观点看,华佗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而且他的手术步骤也是真实可靠的。
有一次,一名船夫来找华佗看病。这个船夫的肚子痛得非常厉害,华佗经过诊断后,认为船夫的病出在脾上,而且他的脾脏可能已经烂掉一半了,必须尽早割掉。船夫同意了。
随后,华佗便拿出一包麻沸散,让船夫和在酒里喝下去。过了一会儿,船夫便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华佗拿出手术刀,迅速地把船夫的肚皮剖开,看到果然是脾脏烂了一大块。华佗敏捷地把烂了的脾切下来,止了血,又迅速把船夫的肚皮缝合好,在伤口上涂上生肌收口的药膏。船夫醒来后,肚子便不再疼痛难忍了。华佗再给船夫开些药,经过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服药、调养,船夫的伤口渐渐愈合,肚子也不痛了。
华佗使用的“麻沸散”,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用酒冲服是为了增强麻醉药的效力。
华佗还精通各种医术。在临床诊断方面,他利用观形察色来决定病情的轻重。对生命垂危的病人,他用“虚脱,发绀,浮肿,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等词准确描述病人的面容、颜色和行为举止等。
盐渎(今江苏省盐城)有一个名叫严昕的人,嗜酒如命。华佗对他说:“从你的脸上我看出了病兆,奉劝你少饮些酒。”可是,严昕对华佗的话却不屑一顾。结果在一次喝完酒后,行车数里,严昕就因为头晕目眩而从车上摔下来,回家便死了。
还有一次,华佗看见一个名叫梅平的军官脸色发青发紫,便断定梅平五日内将会死亡。结果事实也正如华佗所说。
在针灸学方面,华佗也很有研究。在针刺时,他告诉病人,当感到针刺到病痛之处时,请病人说“扎到了”,他就立即将针抽出。今天中医上的“新针疗法”,其实就是与华佗的针刺治病术一脉相承的。华佗还首先提出在脊椎骨两侧的穴位上扎针治病,直到现在人们还把这些穴位称为“华佗夹脊穴”。华佗还知道,这些穴位治病效果虽然显著,但扎得不好,容易伤着肺,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有一次,有个名叫徐毅的人请华佗看病,说昨天请一位医生看病扎针后,结果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还不停地咳嗽。华佗给徐毅把脉后,悄悄告诉他的家人说,那个医生的针可能扎到了徐毅的内脏,没办法救治了。果然,徐毅很快就死了。现在看来,那个医生可能扎伤了徐毅的胸膜,使空气进入胸腔,压迫心和肺,造成“人工气胸”。这靠当时的医疗技术是很难救治的。
在临床治疗方面,华佗是十分精通医道,熟知药性。华佗所开具的药方都是多种选药,而且全凭眼睛和手,不用秤称药,煮好后便给病人饮用,总是药到病除。平时华佗也很注意收集并应用民间的单秘验方,善于采用辨证施治。
华佗在诊脉方面也很有建树。有一次,他为督邮顿子献诊脉时说,虽然你的病看似痊愈了,但身体仍很虚弱,一定要忌房事,否则会暴亡,而且死亡时会吐舌数寸。督邮不信华佗的话,结果死时果真如华佗所言。
华佗不仅精通麻醉术和医术,还对预防医学和医疗体育也有贡献。有一次,他在书房里读书,看见有个孩子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由此他想起古书上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长流不止,不会腐败变坏,门的枢纽如果老在转动,就不会被虫蛀蚀)。他认为大多数疾病是因为气血不通而发生的,如果人体也能经常活动,像流水和户枢一样,气血通畅,不淤不塞,也就能保持身体健康,不容易得病。
华佗认为,懂得锻炼身体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他参考古时的“导引术”,编制了一套练身的拳法——“五禽戏”,即仿照虎、鹿之跳跃,猿之敏捷,熊之敦厚,鸟之灵巧。只要打一套五禽戏,全身的关节、筋骨、肌肉就基本上都活动过了。华佗每天早早起床,在庭院里活动,伸伸胳膊,抬抬腿,弯弯腰,扭扭脖子;看书、诊病坐得久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
东汉末年,曹操权势很大。他得了“偏头痛”的病后,就召华佗到河南许昌,为他治偏头痛。华佗经过细心诊断和认真分析,选定穴位扎了几针,就把曹操的偏头痛治好了。为此,曹操就想把华佗留下来专为自己治病,可华佗不愿意在官府里只为他一个人服务,就借口妻子病了,请求回家为妻子治病。曹操答应让他暂时回去,等妻子病好后立刻回来。
华佗一回到家乡,就忙于给百姓看病。曹操派人催了几次,他总推托说妻子的病还没有好。曹操起了疑心,派人去探听虚实。后来,华佗被曹操抓回,却怎么也不肯再给曹操治病了。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投入监牢,并用死来威胁他。华佗还是不屈服。最后,曹操还是将华佗杀害了。直到曹操的儿子仓舒病危时,曹操才懊悔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得我儿子也无法救治。”
华佗临死前一天,把记录自己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拿出来,交给看管他的狱卒,希望这些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能流传下来。可狱卒胆小怕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眼含泪水,烧掉了这些资料。
华佗的医学著作有《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枕中灸刺经》一卷,《华佗方》十卷,《华佗内事》五卷,均已散失。但在王叔和的《脉经》和后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都可以看到华佗论脉和诊病的一些方法。
◎故事感悟
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勤学苦练。精通即代表了孜孜不倦、勤勤恳恳、勤勉不辍,“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事物精益求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勤、苦”乃事业精通之本,只有踏着勤学之路,才能像华佗这样对医道无比精通!
◎史海撷英
名师出高徒
华佗一生收了很多弟子,其中以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最为著名。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曾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都已失传。
华佗的弟子吴普后来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救治了很多人。华佗曾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便有饥饿感,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一直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
樊阿则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人体的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乱扎针,即使下针深度也不能超过四分,可樊阿在用针刺背部穴位时,可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可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往往都能被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