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理:以理导欲
9452600000010

第10章 理存于心行有度(3)

季梁此时已经病得骨瘦如柴,面容黑黄枯槁,气息奄奄地躺在病榻上。他的几个儿子都围在床边,痛哭不已,请求为季梁请医调治。

季梁见杨朱进来,便笑了笑,费力地对杨朱说:“你看,我的儿子不成才到了这种地步,你为什么不为我唱首歌,也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呢?”

于是,杨朱便一边用手拍击桌案,打着节奏,一边引吭高歌。他唱道:“天如果不知道,人又怎么会知道?福佑不是上天赐予,罪孽也不是人自己创造。我呀!你呀!都不知晓!医生呀!巫师呀!难道知晓?”

杨朱的歌声高亢质朴,荡气回肠。季梁听了,会心地微笑着。季梁的儿子听了却大惑不解,如坠云里雾中。

季梁的儿子最后还是请来了三位医生,一位名叫矫氏,一位名叫俞氏,一位名叫卢氏。季梁的儿子在三位医生面前不停地作揖,哭着恳求医生可以救自己的父亲一命。杨朱不屑,扭身站在一旁。

矫氏走到季梁床前,伸手为季梁搭脉。搭了很久,才用手捻着小胡须,咂巴着嘴唇说:“你体内寒温失凋,虚实无度。这是由于你饮食没有规律、贪欲纵情、精神忧虑、烦乱不集中所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天或鬼导致的。你虽然病情严重,但是不碍大局,还是可以治愈的。”

季梁的儿子听了矫氏的话,都不觉喜形于色,有的甚至急切地向矫氏讨要药方了。而季梁却面容阴沉,说:“真是个庸医!赶快把他赶走!”

俞氏走到季梁床前,伸手为季梁搭脉。搭了一会儿,感觉季梁的脉息微沉,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刚出生的时候胎气不足,乳汁有限。你的病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由来已久,逐渐加重的。唉,你的病已经不能医治了,我也没有办法呀!”说完,他站起身来便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

季梁的儿子一听,又是惊恐,又是悲伤,有的跑去阻拦俞氏,一再哀求。季梁却面不改色,说道:“真是个高明的医生呀!你们要好好招待他吃饭!”

卢氏走到季梁的床前,伸手为他搭脉。只是一搭,便说道:“你的病不是由于天,不是由于人,也不是由于鬼,人都是秉承自然而形成形体的。有的人愚昧迷惑,就受制于此;有的人玄达开悟,知道这个道理。药物对你来说,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季梁的儿子听了卢氏的话,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茫然不解,而季梁却高兴地喊道:“真是个神医呀!你们一定要重重地酬谢他,然后,再恭恭敬敬地把他送走!”

季梁的儿子更加迷惑了,不知如何是好。

杨朱一直静静地站在一旁,心领神会,微笑不语。

不久以后,季梁的病竟然不治自愈了。

◎故事感悟

通过季梁染重病、请医生的故事告诉我们,世间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存,自然而然地死亡,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所以不要刻意施为,彻悟生命的本性,顺性自然而为。矫氏只是就病论病,有所偏执;俞氏内究其源,看得更远;只有卢氏真正彻悟生命的本性。以理于行,顺从自然办事是积极的,无所作为则是消极的。

◎史海撷英

季梁亲善邻国

季梁在为官期间,采取的亲善邻国的外交政策在随楚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

春秋时期,楚国作为地方的第一强国,拓疆并土,灭国抚民,对汉阳诸姬乃至中原诸国发动了频繁的战争。然而在整个春秋时期,随楚之间的战争见于文献记载的仅有三次。在楚对随发动的三次进攻之中,第一次楚国是不战而退,第二次和第三次楚国虽获小胜,但仍然以盟会告终。这其中的原因,在楚昭王奔随、随人拒绝向吴人交出昭王时的一段话中,便露见了端倪。当时,随人对吴人说:“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实存之,世有盟誓,至于今未改。”盟誓的内容并没有明文的记载,但从随人的语气来看,不外乎是指楚随之间互不攻伐、互惠互利。这也证明了随人在处理与楚的关系上奉行了季梁亲善邻国的外交政策。

◎文苑拾萃

季梁公园

季梁死后,葬在湖北省随州城的东义地岗,并建有墓祠。抗战中,墓祠被毁,残存的墓丘也在1958年被夷为平地。

今随州有季梁街、季梁驾校、季梁酒店等。东城季家湾有季姓数十户,相传为季梁的后裔。义地岗东周古墓群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机电工程学校内季梁墓遗址上,还塑有其雕像和季梁文化壁画。现在,随州已经拟重修季梁祠,并建成了以展示季梁功绩为主体的“季梁公园”。

诸葛亮不谋私利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白居易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国时期,蜀国的君王刘备临死前把治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诸葛亮。他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比魏国的曹丕高十倍,完全可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遗嘱中,刘备甚至说道:“我的儿子如果有治国之才,你就辅佐他为国主;如不行,你自己就取代他。”

诸葛亮的权力,当时可算得上是全蜀国最大的了。但他向后主刘禅上书,表示自己绝不以官谋财,以权谋私。

他说:“我在益州有点家业,就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家里子女兄弟的衣服食用,都达到自足有余了。而我为官在外,没有别的收入,也不必为他们操心,我自己的衣食住行全靠官职所供给,不会有别的谋财之道,这样做也是为了严明法度。请君王放心,我做官,死时不会使家内有多余的布头,家外不会有丰足的钱财。因为我认为,那样做便辜负了先主对我的重托。”

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赫赫有名的丞相,到死后果然如他自己所说,家中无余帛,户外无赢财。一生为国为君,自己未谋半点私利。

◎故事感悟

以权谋私,乃为贪。诸葛亮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做到了“行有度”,不会借助自己的权利去满足一己私利。这更是当今社会广大官员值得效仿的!

◎文苑拾萃

《后出师表》节选

(三国)诸葛亮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石苞克制猜忌

◎制欲,当以理制之。——格言

石苞(?—273年),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东汉末至西晋时期官员,三国时曹魏和西晋重要将领,官至西晋司徒。魏明帝青龙年间,贩铁到长安,得见于司马懿,任尚书郎,镇东将军,封东光侯,讨伐发动叛乱的诸葛诞时,率领伏兵表现活跃。后来被晋主司马炎封为骠骑将军。卒于273年,死时武帝赐予甚厚并亲为送葬。后代有著名的石崇。

西晋初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名叫石苞,晋武帝司马炎曾派他带兵镇守淮南。在他的管区内,兵强马壮,百姓安生。石苞平时也勤奋工作,各种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百姓当中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当时,占据长江以南的吴国还依然存在,吴国的君主孙皓也还有一定的实力,他们常常伺机进攻晋朝。对石苞来说,他实际上是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在淮河以北,担任监军的人名叫王琛。王琛平时有些看不起贫寒出身的石苞,又听到一首童谣说:“皇宫的大马将变成驴,被大石头压得不能出。”石苞姓石,所以,王琛就怀疑这“石头”就是指石苞。于是,他秘密地向晋武帝报告说:“石苞与吴国暗中勾结,想危害朝廷。”在此之前,风水先生也曾对武帝说过:“东南方将有大兵造反。”等到王琛的秘密报告送上去以后,武帝便真的怀疑起石苞来了。

正在这时,荆州刺史胡烈送来了关于吴国军队将大举进犯的报告。石苞也听到了吴国军队将要来进犯的消息,便指挥士兵修筑工事,封锁水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武帝听说石苞固防自卫的消息后,便更加怀疑石苞了,因此就对中将军羊祜说:“吴国的军队每次来进攻,都是东西呼应,两面夹攻,几乎没有例外的。难道石苞真的要背叛我?”羊祜自然不会相信,但武帝的怀疑并没有因此而解除。

碰巧的是,石苞的儿子石乔当时正担任尚书郎,晋武帝要召见他,可过了一天时间他也没有去。这就更加引起了武帝的怀疑,于是,武帝就想秘密地派兵去讨伐石苞。

武帝发布文告说:“石苞不能正确估计敌人的势力,修筑工事,封锁水路,劳累和干扰了老百姓,应该罢免他的职务。”接着,他就派遣太尉司马望带领大军前去征讨,又调来一支人马从下邳赶到寿春,形成对石苞的讨伐之势。

王琛的诬告,武帝的怀疑,此时石苞一点儿都不知道。到了武帝派兵来讨伐他时,他还感到莫名其妙呢。但他想:“自己对朝廷和国家一向忠心耿耿,坦荡无私,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这里面一定有严重的误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做事情就应该光明磊落,无所畏惧。”于是,石苞采纳了孙铄的意见,放下身上的武器,步行出城,来到都亭住下来,等候处理。

武帝知道石苞的行动以后,顿时惊醒过来。他想:讨伐石苞到底有什么真凭实据呢?如果石苞真要反叛朝廷,他修筑好了守城工事,怎么不作任何反抗就亲自出城接受处罚呢?再说,如果他真的勾结了敌人,怎么没有敌人前来帮助他呢?想到这些,晋武帝的怀疑一下打消了。

后来,石苞回到朝廷,还受到了晋武帝的优待。

◎故事感悟

石苞面对不平和猜忌,心底无私,坦然相对,使晋武帝终于自省,也消除了自己的不利之境。石苞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和紧急关头,应该冷静对待。对于自己所遇到的不平遭遇,要用理智战胜内心的欲望,不要因此而惊恐不安或气愤不已,轻举妄动,那样只能是把事情搞得更糟。

◎史海撷英

石苞有才

石苞心胸开阔,仪容很美,不计小节,时人说:“石仲容,姣无双。”郭元信奉司马炎的使命,寻找一个赶车的人,就选了石苞和邓艾。郭元信和他们边行边谈,走了十几里路后,对他二人说:“凭你们的才学,将来能做公卿宰相。”石苞答:“我们是赶车的,怎么能够做公卿宰相呢!”

不久,石苞便被派到邺城炼铁(今河北临漳)。邺城的长官,沛国人赵元儒能识别人才,和石苞交往中,惊异石苞的才能,觉得这样的人才是不能长久埋没的。从此,石苞的名字便得到了传扬。

后来,石苞又结识了吏部侍郎许允,他请求到小县城做官。许允说:“你和我才能一样,为什么去小县呢?我应把你推荐给朝廷。”许允把他推荐给晋元帝,石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提升为元帝中护军司马,历任东莱、琅邪太守。后来又调任徐州刺史。

晋简文帝司马昱在东关吃了败仗,唯独石苞的军队没受损失,司马昱便指着他自己统治军队的旗帜说:“可惜我没把它授给你,才坏了大事!”于是提升石苞担任奋武将军,假节(可以用皇帝兵符制约军队)监理青州等地军队。

◎文苑拾萃

矫志诗

(魏晋)曹植

芝桂虽芳,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磁石引铁,于金不连。大朝举士,愚不闻焉。

抱璧涂乞,无为贵宝。履仁遘祸,无为贵道。

鹓雏远害,不羞卑栖。灵虬避难,不耻污泥。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济济唐朝,万邦作孚。逢蒙虽巧,必得良弓。

圣主虽知,必得英雄。螳螂见叹,齐士轻战。

越王轼蛙,国以死献。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覆之帱之,顺天之矩。泽如凯风,惠如时雨。

口为禁闼,舌为发机。门机之闿,楛矢不追。

“世外桃源”显心行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易经》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符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魏晋时,信奉道教的阶级成分有了很大变化,随之道教也发生了分化。《隋书·地理志》记载:汉之末世,“是时受道者,类皆兵民、胁从无名之士,至晋世则及士大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