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谦:谦乃受益
9454000000005

第5章 行事谦虚,甘为人后(3)

根据典记,魏文王要封扁鹊为“天下第一神医”,但扁鹊却坚决不受,称自己并非天下第一,因为自己的两个哥哥医术都比自己高明。魏王闻之感到不解,就问:既然你的两个哥哥医术都在你之上,为什么这两个人名不见经传呢?扁鹊解释说:“我的二哥能治大病于小恙,在那些重大疾病只出现微小症状,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时,就能加以诊断并及时根治,所以他只是在家乡的村里小有名气。村里人也都认为有小毛病时可以去找二哥。而大哥的医术更加出神入化,能防病于未然,只要看人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可能得了什么病,然后在其得病之前就及时治疗,这也让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有家里人知道大哥的医术高明,连村里人都不知道大哥的水平。只有我扁鹊,既不能治大病于小恙,又不能防病于未然,等到我妙手回春时,病人往往已经病入膏肓、痛苦万分了,病人家属也是心急如焚。这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的两个没有名气的哥哥才是神医,而我只是名满天下的名医。”魏王遂大悟。

◎故事感悟

自谦,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代名医扁鹊正是具备谦虚的精神才能宠辱不惊,在名扬天下时仍能看到自己的弱点,看到他人的长己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史海撷英

扁鹊投石

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将自己的病情告诉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的大臣都提出异议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将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点,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文艺界的小卒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汉·贾谊《新书》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之意,亦即“忘我”的意思。老舍也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作品大多取自城市下层市民生活,善于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行文幽默风趣,用语机智俏皮。

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名扬中外,属于传世之作。这部描写旧中国北京洋车夫生活的作品,也只有他能写得出来。他出生的地点是北京护国寺小羊圈胡同,胡同口外就有一个车厂,他的哥哥也拉过洋车。为了深入了解车夫的思想感受,他专门在车夫跟前转悠,一见车夫闲下来,就凑过去聊天。

有一天,一位年老的车夫靠在墙角晒太阳,老舍也蹲下去,搭讪着说:“好天呀,您歇着哪!”

车夫点点头,问:“您是干吗的?”

“孩子王,教书的。”

“您想坐我的车?”

“不,闲着没事,跟您请教。”

“不敢,您想问什么?”

“我也想拉洋车,您看我成吗?”

老人笑了:“您啊,吃不了这份苦,身上的肉太松啊!”

老舍眨眨眼:“肉紧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我估摸着,拉车还比教书强吧?”

“哪儿的话!”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拉车难。老舍一面听,一面往心里记。

过了一个时辰,老人不讲了,说:“得,我还没找到饭钱呢,改日再聊吧。”老舍急忙从怀中掏出钱来:“给,拉我一趟。”

老舍坐在车上,老人没跑几步,他就跳下车来,说:“咱俩换换位,让我也过过拉车的瘾吧!”

老舍拉着老人,转了一个胡同,又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分手以后,老人心中纳闷,这位小学老师好怪啊!他做梦也没料到,这位青年正在搜集“祥子”的材料哩!

老舍在作品中多次写到说书唱戏的艺人,比如《方珍珠》、《鼓书艺人》以及《四世同堂》中的小文夫妇。他把艺人的喜怒悲欢与生活遭遇逼真地流诸笔下并非偶然,因为他在那个领域交了许多朋友。他喜爱他们,同情他们,从不认为搞写作的高人一等。

有一次,他到一家戏园子的后台找人,正巧看到有些演员在凑份子——大伙出钱,资助一个人。一打听才明白,原来唱彩旦的大姐家中出了难题,丈夫生病住院了。当时大家围着管账的,这个交五角,那个捐两元,情景非常令人感动。老舍从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递给管账先生,说:“来,我也凑一份。”这里的人并不认识他,觉得诧异。管账先生说:“来者不拒,我收下了。不过,您尊姓大名怎么称呼?”老舍说:“不,不必写了。”账房先生不答应,说这是规矩,人过留名嘛!

老舍没办法,只好说:“您就写‘一龙套’吧!”当时把京剧中的配角称为“跑龙套的”,人们还以为这位著名的作家是一个普通的戏迷哩!

老舍从不认为演戏的地位低下,他以他们为老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不然的话,那获得巨大成功的《龙须沟》、《茶馆》等话剧作品,精湛纯熟的舞台运用是谁教给他的?

老舍在旧中国就已经创作甚丰,知名度很高。但他在谈到创作经验时,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赋,更不曾是神童。他把写作比做农民种田:农民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都得干活,天天农具不离手;写作也是天天不离纸笔,连星期天也不肯休息。他还把谈写作的书题名为《老牛破车》,颇耐人寻味。老舍有一部话剧《西望长安》,名字很怪,原来是取自古诗“西望长安不见家”,意思是说这部作品“不见佳(家)”呢。老舍先生的谦虚可见一斑。

1938年3月,抗日的后方汉口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大家请老舍出任总务部主任。他挥笔写下一份入会誓词,内中说:“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40岁时曾写过一篇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发,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已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老舍先生每写完一篇作品,总要写一篇附记,剖析自己是怎样写这本书的,书里的角色又是怎么设立的,等等。他写附记,就是在检讨自己的缺点。有些书已经写得很完美了,但他却一直认为不够好。写作对他而言就是一个职业,一个吃饱饭的手段,一个活儿,就像木匠、车夫一样,只是术有专攻而已。所以,他从不称自己是作家,而说自己是一个“写家”。有无心灵投入,投入程度如何,不仅让我们区分出作品的层次,同时也区分出了作者的层次,这就是“作家”与“写家”的区别。老舍先生说他只是写家,算不得一个作家,这是他的谦虚。

◎故事感悟

老舍先生曾说,“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深知这一点,无论为人处世还是文学创作上,老舍先生都一直处于一种低姿态,不是谦卑,而是谦虚。

◎史海撷英

现代文学史上的老舍

老舍创作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与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以及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老舍喜欢通过这些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也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民族命运的思考,使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与沉重。而对自然风光的渲染与对习俗人情细致入微的描摹,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与无限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同时,他还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然而在他所描绘的范围内,却能将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也是老舍为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文苑拾萃

聂耳墓献花

老 舍

墓对茫茫大海波,英雄岂问命如何?

长城新筑君知否,七亿人民唱凯歌。

一束鲜花热泪新,悲歌长忆谱歌人。

精神不死天难夺,千古潮声东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