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友:患难知友
9458800000007

第7章 同甘共苦(5)

共同的革命理念,相同的爱国热情,让赵声与黄兴建立了血肉相连的革命友谊。在后来的多次起义中,两人相互配合,领导革命起义。赵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患难与共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永世流传!

◎史海撷英

萍浏醴起义

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浏之役,是中国同盟会策动的会党和矿工的一次武装起义。

1905年,湖南地区发生水灾,官僚豪绅趁机狠抬米价,导致饥民增多,怨声载道。

1906年,中国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人从日本回到湖南,开始联络各会会党,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并确定在江西萍乡、湖南浏阳和醴陵三处同时发动武装起义,而萍乡方面以安源煤矿的矿工数千人为主力。

是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迅速开拔,到附近的几个县区,并在几天内占领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的市镇,推举会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的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政纲号召民众。

起义军声势浩大,并且屡次打败清军,令清政府十分头疼。最后,清政府调集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等地的数万军队镇压,起义军惨遭失败,刘道一等人遇难。

◎文苑拾萃

乙酉初度寄友

赵声

百年已过四分一,

事业茫茫未可知。

差幸头颅犹我戴,

聊持肝胆与君期。

欲存天职宁辞苦,

梦想人权亦太痴。

再以十年事天下,

得归当卧大江楣。

何香凝与宋庆龄的菊石之谊

◎友谊和花香一样,还是淡一点的比较好。越淡的香气越使人依恋,也越能持久。——席慕蓉

何香凝(1878—1972年),号双清楼主,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画坛杰出的美术家。她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她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真诚地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为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她把艺术创作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作品中充满了斗争激情和浩然正气。

“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石与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这既是何香凝对宋庆龄的赞美,也是她自己一生的写照。何香凝和宋庆龄同志情深、姐妹谊厚,共同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宋庆龄与何香凝初次见面是在宋庆龄从上海到日本后不久,那时她刚刚同孙中山结婚。宋庆龄了解到,何香凝是廖仲恺的妻子、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她一直忠实地维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完全信任廖仲恺夫妇,中国留学生在东京的会议都是在他们家里秘密举行的。在孙宋联姻受到很多批评的情况下,廖仲恺、何香凝支持他们的结合,何香凝还绘制了一幅国画《万派朝宗》作为贺礼送给了他们。

1921年,国民党广州政府在广州成立。廖仲恺出任财政部长期间,有一次何香凝告诉宋庆龄,在某些政府部门里贪污之风盛行,甚至在财政部门中情况也是这样。有些人为了贪污盗窃,搞两本账,被她的丈夫发觉了。宋庆龄十分信任何香凝,她认为:“廖仲恺虽然很忙,但工作是很仔细的。”

1921年6月,孙中山为统一中国北伐。她们一起发动妇女成立了“出征军人慰劳会”,宋庆龄任会长,何香凝任总干事,两人并肩携手亲赴前线慰劳将士。

1922年6月15日,叛徒陈炯明把廖仲恺诱禁在石井兵工厂,次日凌晨炮轰总统府。凌晨两点,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再三请求之下,先行离开。宋庆龄到次日下午4点方才逃出总统府,身心受到极大摧残。何香凝看到总统府的炮火后,她质问叶举(陈炯明指定守城的人)等人:“你们之所以能做得民国的官,不都是孙先生的倡导和黄花岗等役一切烈士流血牺牲的结果吗?”“你们纵不让我去找孙先生,也必须让我去找孙夫人!”经过据理力争,何香凝争取到支持,冒着危险到郊区的一个朋友家去看宋庆龄。看到宋庆龄脱险,她放心了。对宋庆龄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她由衷地敬佩,这才去看自己的丈夫廖仲恺。她还乘舢板去永丰兵舰看望孙中山,设法给孙中山送去换洗衣服。

1925年3月,孙中山临终前,三次请何香凝到病榻前,切切叮嘱:不能因宋庆龄没有子嗣而轻视她。何香凝当即表示:“先生的一切主张我誓心遵守。至于孙夫人,我也当然要尽我的力量来爱护。”在孙中山弥留之际,何香凝与宋庆龄在孙中山的遗嘱上签了字,她俩是著名的《总理遗嘱》的两个女见证人。

孙中山灵柩暂厝西山碧云寺后,何香凝陪同宋庆龄赴南京勘察墓地。途经上海,在10万市民追悼孙中山大会上,她说:“(孙夫人)在先生病榻之旁,三月未离一步,衣不解带,食不知味,以先生之精神与劳苦,为吾辈所当敬爱。先生日语夫人,盼同志继续革命。今先生死矣,夫人尚在。我辈当念先生之言,随夫人之后,共同奋斗。”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的斗争日趋明朗化。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与何香凝到国民党总部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在路上,廖仲恺遭到枪击,当即与世长辞。宋庆龄发去唁电,鼓励何香凝:“先生为党牺牲,精神尚在,吾辈宜勉承先志,竭力进行。”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努力工作,并把儿子承志、女儿梦醒培养成真正的革命者。

1925年12月4日,何香凝致函宋庆龄,催促她回广州担任国民政府妇女部长。1926年1月7日,何香凝与两万余人一起在广州欢迎宋庆龄。1月9日,两人与邓颖超一起当选为妇女运动报告审查委员会委员,审查有关妇女问题的议案。

1927年4月22日,因蒋介石叛变革命,宋庆龄、何香凝和毛泽东等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汪精卫实行“分共”后,宋庆龄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远赴莫斯科。何香凝暂时没有识破国民党右派的真实面目,但很快就“摒弃一切职守,不愿同流合污,做国家民族的罪人”。1929年9月,何香凝离开广州出国,去了欧洲。

1930年6月到9月,宋庆龄、何香凝相会于德国柏林,后经常见面,讨论中国革命形势及斗争的方式。期间,何香凝绘就《菊石图》送给宋庆龄,并题诗一首:“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石与菊,天生硬骨。悠悠清泉,娟娟明月;唯菊与石,品质高洁。”

1932年“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不顾国民党政府阻挠,奋起抗战。为救护治疗苦战之伤兵,宋庆龄、何香凝赴十九路军指挥部进行慰问,举办救济,为伤病员建立医院、募款。

1934年,中国共产党发表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宋庆龄、何香凝率先在“纲领”上签了字。在她们的带动下,共有1779人签字。但蒋介石一意孤行,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何香凝愤慨之下,送给蒋介石一条女裙,裙子上写着这样一首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名去。”强烈地鞭挞了蒋介石的卖国行径。

1933年3月,廖承志和陈赓等人被捕。宋庆龄得知消息后,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名义发表《告中国人民——大家一致起来保护被捕的革命者》,亲自出面奋力将其营救出狱。虽然释放了廖承志等人,国民党并不甘心,6月18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特务暗杀。宋庆龄次日发表声明,指出:“杨铨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反而使我们更坚决地斗争下去,再接再厉,直到我们达到我们应达到的目的。”

1936年到1937年间,宋庆龄、何香凝共同营救“七君子”,发起了救国入狱运动,提出“宁愿牺牲自己,来促成团结抗日与救国自由”。1937年2月12日,两人一起向蒋介石递交《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1938年10月28日,她们联名致电林森、蒋介石,要求明令制止汪精卫对日妥协的言论。1941年1月14日,她们联名发表宣言《要求撤销剿共总署,坚持实行联共抗日》。抗战期间,何香凝的子女还积极参加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活动。

1948年1月1日,何香凝与李济深等在香港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何香凝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宋庆龄被选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宋庆龄,邀请她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但宋庆龄“由于有炎症及血压高,正在诊治中,不克即时成行”。由于统一战线的关系,何香凝离开香港到了北京。6月6日,何香凝与邓颖超、蔡畅等人在京致电宋庆龄:“我们曾被迫分离两地,共同为自由民主奋斗,我们对你的钦佩与怀念,无时或已。”6月29日,廖梦醒陪同邓颖超带着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一起到上海邀请宋庆龄北上。8月28日,宋庆龄莅平,何香凝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一起到车站迎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何香凝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从此,她们共同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

1972年,何香凝去世,宋庆龄致悼词说:“何香凝的一生是异常丰富和有益于人民的,她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宋庆龄晚年,廖承志、廖梦醒经常去看望她。1981年,宋庆龄病重,廖承志半个多月不断守侍在她的病榻旁边。他还和宋任穷一起,向宋庆龄报告了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消息。宋庆龄逝世后,廖承志在《我的回忆》一文中这样写道:“……她艰苦奋战,如千丈巨岩,顶住一浪高似一浪的冲击,在狂风暴雨中巍然屹立。”

◎故事感悟

何香凝和宋庆龄是革命英雄的遗孀,她们更是革命浪潮中的巾帼女将。何香凝与宋庆龄的友谊令人钦佩,她们爱国救国的革命活动更令人刮目!一幅《菊石图》更是将两人的友谊道说得淋漓尽致!

◎史海撷英

何香凝的画作生涯

1911年,何香凝毕业于女子美术大学。后来,她跟随丈夫廖仲恺一同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日本画。回国后,由于受到广州岭南画派的影响,她又开始作水墨山水画。

1925年以后,何香凝一直为革命事业奔波斗争,一段时间曾无法作画。20年代末,她经常画寒冬不谢的梅菊和百岁长青的松。

1938年后,何香凝迁居香港。在香港居住期间,何香凝的画作多为松、梅、菊,偶尔也画几幅山水画,但大部分都赠送或出售给华侨。香港沦陷后,她又辗转到桂林,以卖画换得“买米钱”。

1949年春,何香凝从香港应邀来北平之前,觉得应该赠送毛泽东主席一幅画,因此便请张大千挥毫。张大千说,您自己就是国画大师,何必找我呢?而何香凝却坚持要张大千下笔,随后将这幅画献给了毛泽东主席。

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何香凝一直都不曾放下画笔。她的早期作品一般都具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而其中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画作更是享誉海内外。

此外,何香凝还十分擅长花鸟画,偶而也作山水画。何香凝的画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

◎文苑拾萃

何香凝美术馆

1995年5月13日,何香凝美术馆经中央批准在深圳兴建,1997年4月18日建成开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主体采用灰、白两种色调,典雅庄重。建筑风格简单朴素,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体现着现代感,更体现着何香凝一生的品格。美术馆共分三层,设有主展厅、副展厅、咨询厅、贵宾厅、多功能报告厅、藏品库、画室、美术培训中心、裱画间以及咖啡厅、书店等配套设施。

何香凝美术馆以收藏、陈列和研究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及艺术文献资料为基本宗旨,并以策划、展示、收藏、研究优秀的海外华人艺术、女性艺术、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整理和保存相关的艺术史文献资料等作为主要学术工作,同时注重交流、介绍和推广中外当代艺术。

建馆以来,作为何香凝艺术和当代艺术传播与推广的公共艺术机构,何香凝美术馆创立了以“何香凝艺术陈列”、“深圳国际当代雕塑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讲座”、“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等为核心的学术品牌,并于2005年成立了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的“OCT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