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婚俗
9465900000012

第12章 新房里的狂欢———闹房

1.闹洞房的历史

在结婚礼仪中,最有意思的要算“闹房”了。“闹房”又称“吵房”、“戏新”、“戏妇”、“弄新妇”等。婚日当晚,喝过交杯酒,闹房即开始。平辈的、晚辈的、长辈的,亲戚、朋友、同事,纷纷拥入新房,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游戏节目,让新郎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新婚与其说是新郎新娘的节日,不如说是一切相关人们的共同节日。

闹房习俗从一开始便掺和了许多“越轨”行为。民间有“三日无大小”之说,来宾贺客可以不讲礼法,对新郎新娘恣意戏谑取乐,进行一场新房中的嬉闹。闹房的对象尽管不限于新娘,但新娘无疑是“闹”的主要目标,所以如广州等地干脆就将其叫做“反新妇”。这里的反”是“玩”字的谐音,“反新妇”讲白了就是玩弄新妇。古书中也有称闹房为“戏妇”的。

闹房与民俗心理休戚相关,不闹不发,愈闹愈发,因此自然而然,闹的名堂也就日益繁多。旧的节目继承了下来,新的节目又不断涌现:喝和合茶、唱歌、诵诗、点烟、咬糖、喝酒、舔筷子……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现在城市里的闹房已变得文明而又雅趣,通常是闹房的人们向新娘新郎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诸如恋爱的过程、亲热的举动等,甚至还追问个人的隐私。“叼苹果”大概是最常见的一项活动。婚庆的主持人手里拿着一个为新婚夫妇准备好的苹果,把它穿在一根线上,拴在羽毛球拍上,齐眉高地吊着。在一片哄闹声中,两人必须设法咬一口苹果。其目的是用这种方法促使他俩当众间接地接吻,在他俩的嘴之间只隔着一只苹果的距离。与询问恋爱过程”那些令人难堪的问题相比,新娘和新郎觉得这项活动更轻松一些。

闹房之俗由来已久。相传远古的时候,紫微星下凡为皇,乔装百姓访察民情。有一天在一乡间小道上正遇一民家娶亲,那花轿旁时隐时现附着一个披麻戴孝的魔鬼。皇上知道这家新娘必遭大难,紧跟迎亲队来到新郎家。只见那魔鬼飘飘闪闪闯入了新房,皇上便搬了一把椅子坐下,守住了通房门口。当新娘新郎拜完了天地准备入洞房时,主人见有人坐椅堵门便客气地说:“先生请让让路吧!新人入洞房啦!”皇上说:“这洞房,不能入,里面有魔鬼。”主人家一听吃惊不小,再看此人满面红光,气度不凡,便请教道:“先生既能看见妖魔,必定有除妖之术,还请先生行术除妖,礼当谢之。”皇上说:“好!只要大家听我的,所有客人一个莫走,在此说笑嬉戏,欢笑打闹即可。”于是主人邀众宾留下,以各种方式打趣寻乐闹至五更,果然那魔鬼悻悻逃出门外远去了。皇上说:“好了,妖怪走也。”皇上说罢也出了大门,立时只见紫微星大放光芒,天空放亮,众人会晤知是神仙下凡教民脱灾。从此以后,用各种不同方式闹洞房至通宵就在汉族民间形成风俗。

明人杨慎曾写《丹铅续录》,并引晋人葛洪《抱朴子》语,说那时的“戏妇”之俗:

世俗有戏妇之法,于稠众之中,亲属之前,问以丑言,责以慢对,其为鄙渎不可忍论……娶妇之家,亲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或褰裳而针其肤,或脱履而规其足,以庙见之妇,同于倚市门之倡,诚所谓敝俗也。然以《抱朴子》考之,则晋世已然矣,历千余年而不变,可怪哉!

由此可见,明代谑妇,竟有掀开新娘的衣服用针刺其皮肤的,真算“谑”得可以,闹”到了极至!

2.文闹和武闹

民间闹房历来有“文闹”和“武闹”之分。在闹房习俗中,先有武闹,后有文闹。前者源于远古时代的抢婚,年代可谓悠久。有关闹房的文献资料直到汉代才出现。汉人应劭《风俗通》记载:汝南人杜士娶妇,张妙将杜士捆缚,捶打二十,然后又将杜士捆上手脚,悬吊起来,导致杜士死亡。官府判决说,酒后相戏,其心原本无贼害之意,罪不至死。

文闹习俗充满着欢乐、吉祥的气氛。我们现在实行的大多是文闹,基本剔除了古代的暴力行为,变得更为文明,闹而不俗,同时花样翻新,滑稽谐趣。婚礼作为人生四大礼仪之一,乃是美景良辰,人们总是群集欢跃,歌舞助兴。在这大喜大庆的日子里,通过闹房来增添欢乐气氛,消除冷清之感,因而文闹又称为“暖房”。

文闹只限于动动嘴巴。如念一些拗口的诗词、歌谣,让新娘学着念,或出上联要新娘接下联等,新娘不能令众人满意就会被罚糖果饼食或酒。有以糖果、喜果抛撒的,成为撒帐的继续;有劝酒、灌酒的,成为合卺的继续……闹新居时往往有个领头人,讲些如意的贺词。如江宁地区,闹房众人向新郎新娘敬酒时唱道:“一杯酒来敬新郎,合家幸福喜洋洋;二杯酒来敬新娘,早生贵子状元郎。”一直可以唱到十杯酒。又如在扬州,人们在与新娘开玩笑的同时,都有说词:“摸摸新娘头,金银往家流;摸摸新娘手,数钱用金斗……”人们把闹房说成是闹发,闹发,不闹不发,越闹越发”。

广西贺县步头乡一带,闹洞房有对歌之俗。按俗规,不论谁家娶媳妇,只需春风传送消息,不用通报,更不需发请柬,亲朋邻里、乡哥村弟在新婚之夜汇集于洞房。主家喜笑相迎,备下香茶,热情接待。男歌手前来,自然要有女歌手奉陪,女歌手便是送新娘来的伴嫁姑娘和伴嫁娘。两方歌手相会无须客气,一照面就以歌相对,歌声互报姓名、互问友好,唱出前来贺喜的喜悦之情,唱主家的热情,唱洞房的摆设,唱新人的人品,抒发着人情世故,抒发着各人的情怀,还歌唱生产、生活、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一人起兴,众人合唱的,也有对唱的。从天黑唱到深夜,主人备下丰盛的夜宵款待。从深夜又唱到天明,主人奖赏每人一个大红包,伴嫁姑娘伴嫁娘送贺喜的到村口,甜甜蜜蜜地同唱了《辞别歌》,放上几串鞭炮告别离去。

稍进一步,则让新娘讲一些具有性的隐喻的谜语或笑话,使她难以出口。有的闹房,要新郎新娘做出一些动作来,如当众拥抱、接吻,或接近于此的事。如将一根筷子放在油瓶里,只露出一点头来,要新郎新娘用舌尖将其舔出,或吊起一只苹果,要两人同啃等等,花样百出,不胜枚举。这类戏谑行为,是对平时“谈性色变”的不正常生活状态的逆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新婚夫妻间的羞涩感。

闹房习俗极具地方色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闹法。据《民间礼俗》记载,中原地区的人们有这样一些常见的闹法:

盖房。用红线拴一只馒头,然后交新郎新娘各咬一线头,同时抬头、同时低头,线绳一松一紧,谓之“打夯”,即打地基,接着盖房子———砌墙、上梁等。“房”成后喝酒嬉闹。

转虻牛。用红绳拴两只“虻牛”,新郎、新娘一人握一只,在方桌对角处开始转圈。新郎说:“虻虻牛,绕桌转,今年请你喝喜酒。”新娘接答:“明年请你吃喜面。”

摸虼蚤。将芝麻籽儿十粒,从新娘脖子里丢下去,让新郎去摸,其实是让新郎摸新娘乳房。此类项目还有摸金豆(往新娘脖子里丢黄豆或玉米粒)、摸手绢等,较为粗俗。

吃瓜子。取瓜子十粒,让新娘嗑好,将仁儿含在唇边,而让新郎去吃。美其名曰瓜瓞绵绵”,其实是让新郎和新娘当众接吻。

吃枣。用红线儿吊一枚红枣,让新郎、新娘一同去咬,其意是让二人接吻。旁边有闹房者喊:“吃个枣,引个小(男孩),过了年,就会跑。”

闹房时新娘又羞又气,但不能恼。因为俗信越闹越发,不闹就是人缘不好,预兆今后家道不兴。万般无奈,只好听任人们的戏弄了。

上面说的是文闹,武闹现在已很少见,而在旧时武闹则较普遍。武闹就是直接对新娘百般戏谑,甚至动手动脚。文献记载了安徽六安的闹房情景:“进洞房,新妇梳洗后,来宾便在新房中闹房。有看新娘子之手者,有看新娘子之脚者,新娘站在床沿之前,闭眼垂头,一任人之玩弄。”(《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西萍乡、吉安等地的新娘,闹房时也不轻松:“当闹新房之夜,无大小长幼之别,每呼一声,新娘即须向之下跪,受者可不回礼。闹新房者以此为乐,而新娘之腿苦矣!”(同上)至于将新郎新娘涂成个大花脸、将点燃的爆竹扔进洞房之类的恶作剧,过去也时有所闻。

广东旧俗闹房多上演男家的妯娌翁姑给新娘“下马威”的恶作剧。她们往往提出各种苛刻离奇的要求,强求新娘回答、照办。如要新娘用指甲剥数只沙田柚即席奉客,或叫新娘吃下整盘的大蒜、辣椒等。这时只有新娘的保护者大妗姐出面保驾,代劳或代吃,才能巧妙地过关。更有甚者,等新娘一入洞房,即八音齐鸣,早就预备好的用大箩筐盛满的爆竹,一个个纷纷朝新娘铺头盖脑地掷来,整个洞房鞭炮喧天,硝烟弥漫。尽管大妗姐早有准备,急忙从嫁妆中拿出藤席将新娘团团围住,新娘仍难免受无情炮火的攻击,身上受伤,脸被破相,甚至眼睛被炸瞎。特别是新郎不遵父母之命自行相中对象的新娘,更是难免遭此灾难,使闹房真正闹成了一幕悲剧。

山西晋南有些地方直到解放初期还保留着一些粗俗不堪的闹房习俗。在名堂繁杂的闹房规矩中,有叫新郎解开新娘的上衣当众吮吸新娘奶头的陋俗恶习,俗称“吃鲜桃”。若新娘害羞不让,众宾客要将新娘扳倒仰面朝天,把新郎拉过来压在新娘身上,众人再压在新郎身上,直压得新娘求饶同意让新郎吃鲜桃为止。有的甚至为此而一命呜呼,喜事瞬息之间变为一幕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