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是一种类似笙的簧管乐器,但是它要比笙的体积大、管数多。它曾经在战国至秦汉时期显赫一时,但是现今除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过这种乐器外,可以说已经销声匿迹了。现今想要对这失传的乐器探寻源头,恐怕十分不易,对于这种乐器仅剩的印象恐怕就是滥竽充数的故事了。
《韩非子》中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齐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这个故事是说齐宣王喜欢摆排场,吹竽时必须要凑够三百人才行,南郭先生非常有赚钱头脑,于是看准了这个机会,便忽悠齐宣王把他也收了,可是这个南郭先生纯粹是来凑数的,他根本不会吹,所以每次摇头晃脑混在众人中装模作样倒也平安无事。可惜好景不长,南郭先生美了没几天,闵王登基了,闵王跟宣王截然相反,他要求这些人一个一个上前来吹给他听,于是南郭先生吓得慌忙夹着尾巴逃跑了。
关于竽的来历记载少之又少,而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竽可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或更早一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