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Ⅱ)——文武体娱探由来
9693400000041

第41章 建安七子

其实关于建安七子这一称谓起源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中的描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段话指出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被称为建安七子。

这七个人对五言诗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他们还喜欢写小赋,促进了小赋的繁荣,还有他们写的散文有了骈文的趋势,为后来骈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和曹操父子一起发扬了建安文学,并且在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让人深感遗憾的是,除了徐干的《中论》还存世外,其他人的原著都已经在那个乱世遗失了。总体来说,建安七子早期的文学是反映当时战乱和自己忧国忧民之情的,后期他们投奔曹操,所以作品多是对曹操的赞扬和描绘自己的宏图壮志。

作为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了,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投奔曹操后,经过接触开始不满曹操狡诈多疑,后来曹操见他声望日高,也对他存有顾忌,最终将其下狱。

孔融作为文学家,写了许多优秀作品,代表作有:《荐祢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与曹操论禁酒书》等。

陈琳是建安七子中年纪相对较大的,当初陈琳投在袁绍帐下,袁绍战败后被曹操俘虏,后来效力于曹操。

陈琳写过一首《饮马长城窟》的诗歌,借秦始皇修长城来暗指百姓不堪繁重的徭役,这是建安文学中的代表作之一。

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他的诗、赋反应了他所生活的乱世的百姓的情况。其中,《七哀诗》里有关于汉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悲惨的场景的描写,而《登楼赋》这篇抒情小赋则是自己情感的抒发,也成为建安文学中的代表作。

徐干所著的《中论》是为数不多的建安文学流传下来的原著,曹丕曾称赞此书道:“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阮瑀的主要成就是在章表书记方面,当时的书檄文字就大多出自他手。他在建安文学中最主要的代表作就是《为曹公作书与孙权》。除了这篇章表书记之作,他的诗歌也值得称道,其诗作《驾出北郭门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继母虐待孤儿的情景。除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外,他还擅音乐。另外,还需要了解的是他是竹林七贤中阮籍的父亲,阮咸的爷爷,真可谓是书香门第、一脉相承了。

应玚在七子中相对而言更善于作赋,其作品《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是建安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刘桢尤其善于创作五言诗,《赠从弟》是其最为得意之作,通俗、明了而又多用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