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绪掌控术:用强大的内心改变
33293500000008

第8章 给愤怒找个出口——别触碰“愤怒”这根导火线

愤怒往往会引起冲动,而冲动的结果将会使人更加愤怒。当你准备发怒的时候,先想想后果——对自己与他人有百弊而无一利,千万不要触碰“愤怒”这根导火线,以免引火烧身。一定要约束自己,让理智来浇灭怒火,不要逞一时痛快,最后让局面难以收拾。

气大伤身,聪明的你不要生气

在生活中,你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影响了原本极好的情绪,瞬间让我们的快乐荡然无存。然而人生短暂,聪明的人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为小事生气。气大伤身,这样既不值得,还损害了我们的健康。

如果在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是会一笑而过?还是愤怒不已?像这样的小事生活中经常发生,不少人会为繁杂的琐事生气,甚至是影响到一天的心情,而有的人会聪明地选择“化干戈为玉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问题和平解决。

有的时候一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往往都是由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与人们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一方愿意主动和解,双方都追求一时的口头之快,让情绪左右了思想,那么,最终只会让矛盾升级,将“小摩擦”演化成“大问题”,最后让局面变得难以收拾起来。

生活本来都是忙忙碌碌的,所以人们不应该在小事上与人生气,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与其生气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还不如利用那个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生气本来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要知道,一个不会生气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为小事生气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在于善于利用理智思想,将情绪引入到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能够妥善处理眼前事,用理智驾驭情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往往会因一时之气,然后过于冲动,在行事过程中丝毫不为以后考虑,头脑发热,从而说出这样的话:

“凭什么这么对我,我不干了。”

“我不为五斗米折腰,我不干了!”

“这个破工作,真让人郁闷,我不干了!”

……

可是,生气的时候说一句“我不干了”,这样并不能帮助到你什么,不能换回他人对你的尊敬,也不会为你带来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财富……所以,人在不顺心的时候,与其生气,做出冲动的事情,不如把那些令自己生气的因素都忽视掉,转移自己的情绪,鼓足力气去争气,这样,你的生活会更加充满阳光和朝气。

刚过试用期的小王这几天特别烦恼,因为转为正式职工以后,自己每天还是在做打杂的活,每天都被人呼来唤去,有的时候都影响了自己的正常休息时间,周末与朋友聚会也总会被打断,更让人生气的是自己的薪水根本就没有当初承诺的那么多,经理总是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

忍无可忍的小王到了晚上回家后气愤地对父亲说:“我要离开这家破公司,我恨这个公司!”父亲默默地听完儿子的发泄,然后开始顺着儿子的意思,温和地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一定要给公司点儿颜色看看,公司实在太过分了。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儿子疑惑地问道:“为什么?”

父亲继续说道:“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现在的机会拼命地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到那个时候再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

小王觉得父亲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不再生气,开始计划着怎样让自己更强大。第二天开始,他便努力工作,事遂所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这时父亲故意提醒儿子:“现在是时候了,你可以如愿跳槽了。”

小王却淡然笑道:“老板刚找我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所以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才是父亲的初衷。故事中的父亲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劝导儿子,或者与他一起生气,反而激励他去做出更大的业绩,从而磨练了他的耐性,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成功,所以小王老爸是睿智的。

所以,不要与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去斗气,那样,除了伤害到自己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与其自己生气,不如想办法去做好每一天中该做的事。这样,就可以淡化自己愤怒的情绪,使自己在每一天的激励中逐渐强大。

为小事生气不值得,聪明的你要学会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不如意的事,并积极地使自己做得更好,用自己的乐观和智慧化解烦恼。

别让流言蜚语主宰你的情绪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事实上,当你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当你背后遭人非议的时候,真正做到平静对待是需要勇气的,这考验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与承受能力。

面对流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有人置信,有人怀疑,有人掩饰,有人附和。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也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冲突。有的人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常会恶意中伤别人,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让时间去消散?还是用事实说话,让流言不攻自破?亦或者是暴跳如雷,大吵大闹,极力澄清呢?显然,遇事急躁、捶胸顿足并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这样做只会引起更大的愤怒,理智告诉我们,流言止于智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有的人马上就慌了手脚,情绪变得异常焦躁,整个人完全丧失了理智。本来是一件小事,也许你不去想,或是当作和自己没关系,事情可能很快就会过去。而有的人却偏偏和自己过不去,每天都生活在别人的口舌中,到最后,可能事情越来越糟,难以收场。

在上世纪中期的美国,有一位颇具才华、曾就任过大学校长的人,决定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深得民众喜爱,很多人都认为他很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但是,在选举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个很小的谣言散布开来:三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中,他被人举报行为不检点,跟一位年轻女教师关系暧昧。

其实这是一个诬陷,这位候选人对这种谣言感到非常震惊,也很愤怒,随后他尽全力想要为自己辩解,以求清白。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一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是被陷害的。

其实,当时很多选民根本没有听到过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愈来愈相信谣言不会是空穴来风,因为当事人的态度太值得怀疑了。后来,公众们振振有词地反问他:“如果你真是无辜的,你为什么要百般为自己狡辩呢?”事态如此发展,实在出乎这位候选人的预料,他的情绪变得更坏了,也更加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为自己洗刷,谴责谣言的传播。然而,这一切只会取得相反的效果。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家人也开始转而相信谣言,家庭生活越来越不和睦了。

最后他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在日常生活中,像上述候选人遇到的这种情况数不胜数,骂人者常有,泼污水者不断。如果确实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大可一笑了之,不要过于纠结,越纠缠,就会陷得越深,让人难以自拔。对于一个乐观开朗的人来说,流言蜚语并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伤害,相反,却可以促使自己奋发努力,积极向上。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里根同样也面临着一次流言蜚语,但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却让人称赞。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竞选对手卡特对他在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蓄意攻击,里根听后丝毫没有愤怒,当时只是微微一笑,随后便诙谐地调侃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化尴尬于无形之中,此时反而把对手卡特推入难堪的境地,从而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并最终获得了选举的胜利。

由此看来,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流言蜚语比极力辩解要有用得多。毕竟,每个人都会遇到恶意的指控、陷害,更经常会遇到种种不如意。如果选择因此大动肝火,只会让事情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糟。但是如果能选择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和不如意,那么,你就能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流言蜚语就像影子一样,只要有太阳挂在我们的头顶,那么它就会自然萎缩在我们的脚下。

当然,有的时候,流言蜚语并不完全只有坏处,它也有好的一面。比如有人在议论你,说明你在某一个方面存在着不足,你可以选择从流言中完善自己,从蜚语中学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就像孔子听到有人骂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立刻派弟子去请教,然后自己再加以改正,如此一来,就更受人尊重了。

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

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误解、摩擦和矛盾是在所难免的,通常我们只要放宽心胸,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就可以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一个心胸宽敞的人,不但生性乐观开朗,而且知足常乐,做事也容易成功。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你无法完全加以避免,但是你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技巧来迅速化解。但是,冲突在有的时候是可以避免的,有的冲突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到最后越闹越大。只要人们当时冷静一些,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段,也许结果会截然不同。

实际上,忍让也就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给双方一个解释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相互之间没有原则的纠缠和没有必要的争吵。一个聪明的人,会在冲突将要发生的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巧妙化解矛盾,让愤怒消失于无形之中。

有一天,德国著名大文豪歌德晚饭后去公园里散步,这个时候迎面走来一个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批评家,这个批评家与他狭路相逢,此时气氛十分紧张。正当场面僵持不下时,批评家忽然对着歌德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歌德听后,微微一笑,答道:“而我正相反!”一边说,一边主动地让在一旁,批评家无趣地走开了。

歌德的幽默避免了一场无谓的冲突,同时也消除了自己的恼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方法既可以为自己摆脱尴尬、难堪的局面,也可以让双方顺势下台,同时又显示出自己的心胸和气量。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要因为小事而轻易动怒、发火,遇到矛盾时,让自己能站在大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对他人忍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有涵养的表现。

在清朝康熙年间,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安徽桐城的西南隅,当时的宰相张英和姓叶的一位侍郎是邻居,在两家府邸中间有块空地。但是这一年,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于是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由于双方都官位显赫,所以当地县令府尹不敢轻易判定谁是谁非。

在这期间,张家老夫人决定修书北京,想要儿子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后,马上回信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阅罢,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于是她马上把墙主动退后了三尺;叶家见到这样的情景以后,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两家的礼让也一度传为当时的美谈。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学会替对方着想,尊重对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冲突,人与人的关系才会更加亲密。

生活中,遇到冲突时,多说一句“对不起”就会风平浪静;多说一句“没关系”就会海阔天空。只有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才能懂得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只有心怀感恩,对人体贴、宽容和礼让,才能避免生活中的冲突。让生气少一些,和谐就会多一些;让争论少一些,谦让就会多一些;让苦恼少一些,欢愉就会多一些;让猜疑痛苦少一些,信任欢乐就会多一些!

面对旁人的误解、朋友的错怪、流言制造的是非等等,只是生气与愤怒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引起狂风暴雨。只有一时的忍让,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才可以帮助你恢复应该有的形象,从而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赞美。

幽默是抑制愤怒的良方

生活中幽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问题在于你如何捕捉和寻找。一个幽默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比较成功,因为人们很难讨厌能让他笑起来的人。也就是说,幽默风趣的人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同时,幽默也是人们控制情绪、抑制愤怒的良方。

愤怒和欢乐是相互排斥的,正因为幽默的存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少了许多愤怒,多了许多欢笑。一个幽默的人,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幽默是人类面对共同的生活困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幽默也是人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因为它总是以愉悦的态度表达人的真诚、大方和善良,它像一座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跨越人与人之间的鸿沟。幽默本身也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充满了魅力。当你感到愤怒的时候,你可以尝试一下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你会发现,一切事情都能变得那么轻松,那么愉快。

一个周末的早上,英国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在街上散步。这个时候,突然从拐角处跑出一辆自行车,骑车的冒失鬼看到人来不及刹车,于是将萧伯纳撞倒在地上,幸好两人都没有受伤,只是虚惊一场。骑车的人赶忙扶起萧伯纳,连连表示歉意,可是萧伯纳却惋惜地说:“先生,你的运气真不好,要是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扬四海啦!”

萧伯纳的这一句妙语,用自己的友爱和宽容,让他和肇事者都从不愉快的、紧张的窘境中解脱出来,使这起事故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解决了。

不论何时何地,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幽默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幽默代表着宽容、意味着善良,幽默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如果要想取得社交的成功,就必须学会幽默,因为幽默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方法都无法代替的。

曾经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和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风趣去传达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可见,友善的幽默能够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是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东西。

当一个人要表达内心不满的时候,如果选择使用幽默的语言,别人听起来就会顺耳一些;当一个人需要把别人的态度从否定变为肯定时,幽默也能发挥很强的说服力;当一个人和他人关系需要改善时,一句幽默的话也可以使双方从容地摆脱窘境或消除矛盾。

在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光是灯丝材料的试验,就已经失败了1200多次。有一次,爱迪生遭到群众围攻,有人这样问他:“你已经失败了1200多次了,你还要继续吗?”爱迪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不,我并没有失败,而是知道了12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

不久以后,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乐观而又幽默,从失败中看到发现,在挫折中找到鼓舞。

试想一下,爱迪生面对人们的提问,如果表现出懊恼情绪,或直接拒绝回答人们的问题,必然招致群众驳难四起,引发嘘声一片,那样的话自己的情绪就更不好控制了。所以,爱迪生没有那样做,他仅仅转变思路,就使得人们更加钦佩于他,而他略带幽默感的回击还赢得了在场群众热烈的掌声。可以说,幽默帮爱迪生渡过了一道又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可见,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让自己幽默一点,就能帮助我们轻松解决很多难题。愤怒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而幽默则能一下子拉近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距离,而且可以让人们看到你可爱的一面,看到你乐观豁达的性格。这是社交成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总而言之,真正聪明的人,总是依靠幽默使社交变得更顺利、更富有人情味。如果你希望自己有所成就,希望引人注目,希望自己是一个拥有爆棚人气的人,那么,你不妨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幽默的人。

学会多一点自我控制

情绪和理智,都是神经系统用来处理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理智比较适合处理平和的情境,而情绪则更接近于人的一种本能状态,比较适合处理强烈而刺激的情境。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情绪往往会过于冲动,而理智则是传递正面情绪的接力棒,有了理智的参与,情绪才能更趋平衡和稳定。

成功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或是能力不足,而往往都是缺乏情绪的掌控能力。其实,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能驾驭好自己情绪的高手,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被情绪所左右,更不会轻易被情绪所影响而改变主意。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用理智来控制与支配自己的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会经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产生很多愤怒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大多是自寻烦恼的结果。如果人们选择理智面对,那么就可以化解一切争端,顺利消除冲突,平息怒火,缓解心中怨气。

有的时候,理智面对事情,于己于人都是一种布施。当人们表现愤怒的举止时,自己就会感到愤怒的气氛。自己表现得越愤怒,那股愤怒的感觉就会越浓烈,并且还会持续很长的时间。

被誉为生命之师的现代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如果另一个人无法以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可以用你的意志来控制你的举止。与此同时,你的行为表现是什么样,你的感觉就是什么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想要使自己感到快乐,那么就要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如果希望自己能感到有成就感,那么行为上也应该表现得很有成就感。理智也是如此,要想让自己遇事能表现出冷静的一面,那么平时就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

从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约翰·吉姆德,毕业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不明白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对自己将来会有什么帮助、帮助有多大,直到有一天他被派驻越南,他才对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体会。当时约翰是个陆军中尉,在越南待了半年的时间,已经算是个战场上的老手了。他的连队也被换防到越南中部的一个偏远地区。

有一天夜里,他端着晚餐正准备回到营帐里去享受,突然一枚炮弹在他前面几米外爆炸了。走在他前面的少尉排长当时就倒了下来,前面的士兵大叫了起来:“中尉,排长中弹了!”约翰听后跑过去一看,只见排长全身是血。他还没来得及生气,这时炮火更密集了,像阵雨一样连绵不断打了过来,显然,敌方全面的地面攻击又开始了。

约翰非常气愤地跑回营帐,抓起无线电话,立刻卧倒在地上。几十年以后的今天,约翰仍然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地上,心里在想着些什么。“太可恨了,我要组织反攻。”他回忆道,“我的兄弟一个个都阵亡了,我要为他们报仇,即使在我面前的是成千上万的敌人,我也不能退后一步。”

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虽然自己那么愤怒与热血沸腾,但是内心里另外一个力量却迅速取而代之,连他自己过去都不知道自己的头脑竟然能够在生平最为愤怒的一刻,还能保持敏锐和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虽然场面极为混乱,但约翰并没有方寸大乱,他呼叫炮兵火力支援,然后下令全体军官动员部队进行还击,同时还立刻通知医护直升机撤出受伤人员,当然也包括那名受伤昏迷过去的排长。约翰就是在实战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危险,并保持理智的。

理智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自我控制的意识,也就是一个人必须在思想与认知上形成较为明确的观念,认识到自己应该管住自己。这种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与其对制度、规则的清楚认知以及自身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的认知是紧密相连的。在规则认知或行为后果认知的基础上,一个人出于对这些制度的遵守,或者是为了避免由于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出现而会抑制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般情况下,阻碍人们保持理智与情感平衡有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绪;其次,虽然我们常常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时情绪起伏难以预料,以致我们不由自主地受它支配;再次,即便是理智本身战胜了情感并左右我们的行为,我们仍然不能完全掌握好那部分情绪,不管我们是用尽心机将其掩盖,或是否认它的存在,事后它还是会出现其他情况;最后,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情绪的产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尤其是风华正茂、热情奔放、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对于理智与情绪的把握更是需要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段时期要尽量注意避免情绪化,避免思想走上极端,要学会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用理智来告诉自己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也是年轻人走向成熟、迈向成功人生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