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学与教的变革
47728100000023

第23章 重视人格的脑科学依据

人脑作为人类存在发展的生物物质基础,对它的研究理所当然地是科学探讨教育的起点。现代脑科学的不断发展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人脑的复杂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关注、研究和吸收脑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用它来认识和指导教育实践。人格教育也不例外。只有从人格的脑科学依据出发,才能科学地开展人格教育。

一、脑科学与教育

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又是教育的目标,科学认识人脑———这一人类的生物基础,并以脑科学的机理为依据开展提高和促进人才培养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才是科学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人的素质,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以人脑为核心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和主动的运转水平。①

脑科学是一个不断建构与发展中的学科,近30年来脑科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的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1990年7月17日,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就呼吁将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定为“脑的十年”,让人们充分意识到脑研究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美国在脑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进一步揭示了大脑的机能,并在国际上引发和推动了大脑的研究。日本也推出了“人脑科学时代”的科研课题,从“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这三个方面推动脑科学研究。国际发达国家的脑科学研究正蓬勃发展着,并开始认识和重视脑科学研究与教育的关系。1997年4月,美国白宫会议聚集了神经生物科学家、认知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等多学科专家,探讨脑科学研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来推动美国早期教育质量的提高。②

与此背景相适应,我国的脑科学研究也不断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1998年3月17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国务院会议室召开了“人脑全面开发与素质教育”座谈会。他指出:“关于素质教育的问题已讨论很多,现在到了从科学角度来研究素质的时候了。”由国家科委发起、中科院主办的“香山科学会议”于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三次召开以脑科学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1999年1月的主题是“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的开发”,国内著名的脑科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对脑功能与智力活动、学习记忆的脑机制、脑与语言功能、脑发育与个体心理发展以及教育实践中脑的潜能开发这五个中心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交流和研讨。现在,已经有一些脑科学概念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是:①大脑神经突触生长呈倒 U状的模型假说,尽管这项研究尚未被完全证实,但为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②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的假说,这对教育如何适时地发展儿童不同能力的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③大脑的变化、学习和记忆及脑内神经元的联结程度决定于环境对大脑的刺激,它为终身教育思想以及为儿童营造宽松有趣、充满新奇和挑战的教学氛围提供了脑科学依据;④脑高级功能的生理基础主要是后天形成并可变化的,智力的结构是多元的,这就向传统的智力观提出了挑战,并为多元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脑科学依据;⑤突出了杏仁核在情绪反应乃至大脑整体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表明情感在人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学校的情感教育提出了要求。①

但是不可否认,虽然已经有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重视脑科学与教育的重要关系,大脑神经活动的一些规律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但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尚未真正了解和接受这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信息并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很多教师用从来没有变化过的方法教给孩子没有变化的知识。人格教育领域尤其如此,虽然现代脑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并证实了人格有其神经生理基础。

二、人格的脑科学依据

艾森克(Ey senck)早就强调人格特征的不同是由遗传决定的,人格具有生物学基础。他发现人们不同的人格特征源自于人脑的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系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独立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我们在紧急情景下的情感反应。例如,当来自于大脑的信号告知应该怎么做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命令肝脏释放血糖来获得能量,让消化系统减慢速度,打开瞳孔,竖起全身的毛发,并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相应地,肾上腺素让全身的功能都处于紧张状态并让肌肉做好行动的准备。艾森克认为由遗传而产生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类型的不同正是人们在突发事件中不同反应的根源所在。②

近年来,大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已证明,人格是额叶的大脑皮层与脑内的大脑边缘系统中的“情绪中枢”在与后天的社会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反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生物学的性质。① 在人类大脑皮层中,有一块皮层的相对表面积是大脑皮层总面积的33%,它位于大脑运动皮层的额端,这就是前额叶皮层。在美国的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研究资料中,一些由于大脑额叶受损而引起性格、情绪巨大变化的案例让人们发现额叶的大脑皮层与人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著名的案例是菲里尼斯·盖奇(Phineas P 。Gage)脑损伤后人格发生明显转变的事实。

盖奇(1823—1860)原来是铁路建筑工程队中一名非常有能力、有效率的领班,思维机敏、灵活,待人和气、彬彬有礼。25岁那年的一场意外事故,使他颅骨的左前部几乎完全毁坏了。虽然在一位外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下,他幸存了下来,仍然可以说话、走路、工作,但是人们发现盖奇的脾气与以前大不相同,事故以后他变得粗俗无礼,对事情缺乏耐心,既顽固、任性,又反复无常、优柔寡断。② 这一事件引起了科学家们对脑与人格关系的强烈关注。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额叶皮层是人类智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神经基础,是大脑的指挥中心,负责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③ 他们还发现,大脑右额叶和左额叶在不同的情景下有着不同的脑电活动。一般说来,人们在感到快乐时左额叶的脑电活动较多,在感到悲伤时右额叶的脑电活动较多。而在平静的状态下,不同的人表现出的脑电活动的特点是不同的:有的人右额叶活动较多,有的人左额叶活动较多。研究者通过实验证实了额叶脑电活动与个体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脑右额叶脑电活动较多的人容易表现出害羞、忧郁等抑制性的特点,右额叶异常的人,性格较神经质,拘泥于一些细微的事情或具有冲动性强等倾向;而左额叶脑电活动较多的人更容易表现出高兴、好奇等非抑制性的特点,左额叶异常的人,性格上较顽固,过于自信,有时办事过于谨慎认真或者有多疑的倾向。科学家还发现,人的大脑皮质层内有抑制型和兴奋型两种脑细胞信号,个体大脑皮层内不同类型的脑细胞信号数量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同时,对罪犯大脑的研究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格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罪犯的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双侧前额叶、顶叶后部、胼胝体等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人低,说明这些脑区域的活动水平比正常人低。另外,还发现他们左半球杏仁核、丘脑和海马的活动水平低于右半球。虽然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现象,除了大脑、神经等生物学原因外,个人生活的环境背景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于那些生活环境良好,没有不良经历的罪犯来说,犯罪的原因更有可能是脑和神经生理方面的原因①。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人格的脑科学依据。

三、情绪的脑机制

作为人类遗传进化的一部分,情绪也有其自身的大脑神经基础。现代情绪生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情绪的变化或者激情的产生是受人的大脑新皮质及杏仁核所支配的。杏仁核在大脑边缘系统底部,左右各一个,是形状像杏仁核体的神经核,在调节情绪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切的情绪反应都必须有大脑皮质的参与。当情绪刺激的认识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产生,然后将冲动传给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时,会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并产生某种特殊类型的情绪。而脑内海马神经组织对思考、感情、情绪活动变化具有传达、调控作用。科学家们发现,人脑中存在着产生快感的神经系统,它包括从额叶和颞叶开始,经过大脑边缘系统,到达脑干部位所包含的神经。当有一种称之为胺的物质群刺激这些部位的神经时,就产生了人类的各种感情。现在已确认的与人的感情有直接关系的神经激素主要有多巴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种,它们是人类感情的三大物质基础。神经细胞分泌的这三种神经激素的不同平衡状态引起了人类感情的不同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引起很多儿童适应不良问题的重要原因———情绪压力是从脑垂体神经组织中所释放出来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ACT H)而导致在体内产生化学反应。而这种激素的释放又是由大脑内的下丘脑领域里放出的特殊化学信号所诱发的。现在,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这一特殊的化学信号。

情绪的大脑机制一方面告诉我们一些情绪问题可以通过平衡大脑自身的化学物质加以调控,另一方面更让我们重视教育中的情绪因素。

按照“大五人格”模型来确定人格教育的内容,逐渐把为众多心理学家所认为的最好的人格结构模型引入教育领域,回答了人格教育中“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大脑的物质基础出发,根据人格和情绪的脑科学依据,可以科学地开展儿童人格教育,探索人格教育的策略,回答人格教育中“怎么教”这一问题。“大五人格”模型从新的视角回答了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回答的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在人格教育领域中的大胆尝试和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