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初时期文学与文化转型目录
目录(共63章)
↓↓
第1章 自序
第2章 “革命”话语的转型与“话语”的革命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末(1)
第3章 “革命”话语的转型与“话语”的革命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末(2)
第4章 “革命”话语的转型与“话语”的革命转型——从清末到1920年代末(3)
第5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1)
第6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2)
第7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3)
第8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4)
第9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5)
第10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6)
第11章 孙中山“革命”话语与东西方政治文化考辨(7)
第12章 民族“想象”的魔力——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
第13章 民族“想象”的魔力——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
第14章 民族“想象”的魔力——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3)
第15章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1)
第16章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2)
第17章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3)
第18章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4)
第19章 拿破仑与晚清“小说界革命”——从《泰西新史揽要》到《泰西历史演义》(5)
第20章 《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的批评功能(1)
第21章 《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的批评功能(2)
第22章 《申报·自由谈话会》——民初政治与文学的批评功能(3)
第23章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1)
第24章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2)
第25章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3)
第26章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4)
第27章 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5)
第28章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1)
第29章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2)
第30章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3)
第31章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4)
第32章 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5)
第33章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1)
第34章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2)
第35章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3)
第36章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4)
第37章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5)
第38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1)
第39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2)
第40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3)
第41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4)
第42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5)
第43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6)
第44章 格里菲斯与中国电影的兴起(7)
第45章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1)
第46章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2)
第47章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3)
第48章 殷明珠与19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4)
第49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1)
第50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2)
第51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3)
第52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4)
第53章 现代文学的主体形成——以周瘦鹃《九华帐里》为中心(5)
第54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1)
第55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2)
第56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3)
第57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4)
第58章 质疑理性、反讽自我(5)
第59章 张爱玲与塞尚(1)
第60章 张爱玲与塞尚(2)
第61章 张爱玲与塞尚(3)
第62章 张爱玲与塞尚(4)
第63章 提要